《唐壎·大江东去》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壎·大江东去》原文赏析

登红毛楼望海吊郑成功,用东坡赤壁韵

鲸涛怒卷,卷不尽、一代沧洲人物。曾见东海云气涌, 手拓扶馀半壁。 汉使帆开, 波臣赆献, 戈偃楼船雪。龙孙已矣,识时那愧英杰。

当日碧眼阴谋,一牛地远,荒草凭春发。战垒分屯如列宿,一霎芒硝焰灭。地轴鲲身,天关鹿耳,屏翰张穷发。茫茫宙合,永明空纪年月。

作者身处列强侵华之时,个人屡试不第,辗转东西,此番在台登楼望海,怀古伤今,有感于郑成功的英雄业绩,故有此作。红毛指侵台的荷兰人。红毛楼的具体所在未详,拟在台南,系荷兰人据台的城堡。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荷兰人于明天启年间侵台,是郑成功一举收复了台湾。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令后人崇敬和怀念的。这首词是按苏东坡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韵写就的。

词的起首三句脱胎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又另具新意。郑成功的伟绩是光耀千秋,不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消逝的,所以说“卷不尽”。“沧洲”指滨水之地为隐者所居的,故名人高士常以“沧洲生”、“沧洲翁” 而自诩。考郑成功祖居沿海又是在海上建功立业的,故他不愧是“一代沧洲人物”。由于他收复了台湾,也算是开拓了祖国的半壁江山。“扶馀”原指汉代东北一少数民族的国名,后又属汉。作者用此是借指台湾。再是因为郑成功收台时与清与南明的关系较为复杂,清廷曾封郑为“海澄公”、“靖海将军”,但郑是抗清的,故又奉南明桂王,受其封为“延平郡王”。所以下面所说的“汉使帆开”即指南明。也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只有南明才是中国的正统。“波臣”出白《庄子·外物》篇中的鲋鱼的自称,“我东海波臣也”。 “赆”同进。 那么合起来即指郑成功收复台湾又奉南明正朔,可谓功高盖世,使东海晏然。接下两句是赞颂郑成功不愧为一代英杰。“龙孙已矣,识时那愧英杰”中的“龙孙”当指帝王后裔。串起来的意思是当明祚终结之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又奉南明正朔,在海外另创了一片基业,这确实是识时的英雄人物。

如果说上片是从总的方面着笔的话,那么下片则是重点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头三句直写郑率兵攻城的鏖战,因为这是收复台湾最后的和最艰苦的战斗。当时荷军总督揆一诡计多端,待援反攻,故词称“碧眼阴谋”。对此,郑围城打援,主攻荷军的最后据点赤嵌城(今安平)。“一牛地远”即兵临城下,近在咫尺。因“一牛”是由一牛鸣地而来,原谓牛声所及之地,故很近。下面的几句我们应当总起来看。据史实得知,郑成功是先由鹿耳门(今台南)登台的。它是咽喉之地,故称天关。然后一路进发直逼其王城——赤嵌城,经过7个月的围攻,于1662年2月荷军才不得不献城投降。接着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立百官,设制度,建设台湾。虽然他在当年就去世了,但由其后人的惨淡经营,确使台湾发展了。所以作者称道“地轴鲲身”,即说台湾起了很大的变化。“地轴”谓大地。“鲲”取《庄子·逍遥游》鲲与鹏的庞大和其变幻的意思。正是由于郑成功的开发之功,所以说是“屏翰张穷发”。“屏翰”作边疆大吏解,如韩愈曾有“为主屏翰,有壤千里” 之句。“穷发”指荒远之地,也出自《逍遥游》。合起来则是称赞郑成功收复並开发了我国的海域之功。词的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茫茫宙合”即天地之悠悠。“永明”指永明王,即南明桂王。“永明空纪年号”是作者对郑成功的抗清事业未能贯彻到底而叹息。因为郑是奉南明年号而抗清的,但到其孙时便举台降清了。在作者看来,抗清也是郑成功的英雄业绩之一,所以有此惋惜。

这首词赞颂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不朽功勋是很有意义的。郑成功是中华英杰,深受我们的崇敬。时至今日,他仍将激励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词步苏东坡原韵,不免受到限制,写得不够自然明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