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二十二)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这是《拟咏怀》的第二十二首。诗中触景伤怀,哀悼梁元帝在江陵的败亡,自己身在异乡,南国不得复见。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平乐”、 “上兰”即上林苑中的平乐馆和上兰观。上林苑原为秦旧苑,汉武帝刘彻时扩建,故址在长安(今西安)附近,为汉代帝王行幸围猎的宫苑。 “平乐”、 “上兰”代指长安。这两句说长安的日色风光正美。 “南国美人”,指梁元帝萧绎,屈原《离骚》以美人比喻国君,梁元帝都于江陵,正是楚国故地,故云“南国美人”。这句说梁元帝兵败被杀。 “东家枣树完”句用《汉书·王吉傅》典:王吉字子阳,家住长安,东邻家有大枣树,树枝垂过王家院中,王妻摘枣给王吉吃。当王吉知道枣的来处后,认为妻子做了坏事,把她休了。东邻听到这件事,过意不去,要砍掉枣树,被邻里们劝止了,于是又说服王吉将妻子接回。里中由此事产生了一首歌谣: “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王阳妇还。” “完”,这里做保全解。这句承按上句,说梁元帝败亡后,梁敬帝在建业(今南京)即位,东南诸郡还幸得保全。 “抱松伤别鹤”,汉代蔡邕《琴操》载: “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牧子挼琴鼓之,歌别鹤以舒其愤懑,故曰《别鹤操》。”余冠英注释说: “这句中的‘松’字似有误,别鹤事与松不相干,松也不能抱。疑当作‘桐’, ‘抱桐’就是说抱琴。”有其道理。这句作者以“别鹤”自比。 “向镜绝孤鸾”,事载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三年不肯一鸣。他的夫人说: “尝闻鸾得同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依言用镜子照它,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 “孤鸾”亦是作者自比。这两句说自己就象愤懑悲伤的别鹤、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陇首”,即陇山,亦名陇坻,陇首,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倪璠注释说:即《陇头歌》所谓“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又云: “陇头流水,分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远望,涕零双坠。”按, 《乐府诗集》收《陇头歌》三首,均写游子的苦辛及其思乡的悲哀。 “不言”,无言。这两句说,无言登上陇首,只能望见长安。言外之意是,自己的乡关在南国,不能再见到了。

这首诗用长安的日色风光起兴,亦点明自己正羁留在北国,但长安的景色虽好,却不是赏心乐事,而是令自己触景伤怀。作者没有明言,但三四句一转,就联想到南国的故主和自己的乡关。 “美人”已去, “东家枣完”,本当“王阳妇还”,可是自己仍如弃妇,不得还家。三四句与一二句形成强烈对比,益显出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第四句尤为隐曲, “东家枣树完”,可是自己却不是“王阳妇还”,这里用典很巧妙,明用是歌谣中的“东家枣完”,可实际却暗指自己不能回归。全诗最后两句非常含蓄,不说登上陇首,望不见南国的乡关,而是说只能望得见长安,再向南望,是望不见的了。乡关之思,尽在不言之中。结句仍归结于长安,又与开头相呼应,全诗显得紧凑、完整。另外,用“别鹤”、 “孤鸾”来比喻自己远离家乡故国,也很形象生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