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国策》·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 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 绝长续短, 犹以数千里, 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2】? 六足四翼, 飞翔乎天地之间, 俯啄蚊虻而食之, 仰承甘露而饮之, 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 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 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 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 仰栖茂树, 鼓翅奋翼, 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 左挟弹, 右摄丸, 将加已乎十仞之上, 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 夕调乎酸咸【3】, 倏忽之间, 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4】,治其矰缴【5】,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磻【6】,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7】。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8】,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9】,饭封禄之粟, 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10】,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11】。
【注释】
【1】庄辛:楚臣,楚庄王的后代。幸臣:君主宠信的臣子。
【2】蜻蛉:蜻蜓。
【3】调乎酸咸:用酸咸调味,指烹调。
【4】碆卢:弓箭。
【5】矰: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线。
【6】被磻:被射中。:锋利。磻:同“碆”,石簇。
【7】抎:同“陨”,坠落。
【8】蔡灵侯:公元前542年—前531年在位。下文之灵王指楚灵王。
【9】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皆楚襄王宠臣。
【10】穰侯:即魏冉,秦相。秦王,指秦昭王。
【11】黾塞:即平靖关,在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距湖北省应山县六十五里。
【赏析】
《庄辛论幸臣》选自 《战国策·楚策四》, 原书全文是写楚顷襄王宠信佞臣, 淫佚奢侈, 拒绝大臣庄辛的劝谏, 终于导致破国之祸, 楚顷襄王流亡于城阳 (河南省信阳市北), 之后, 襄王从赵国将庄辛召至, 庄辛针对他亲近佞臣, 淫佚无度, 终致祸患再度讽谏, 襄王闻之, 悔恨不已。而《古文观止》则将文章中庄辛再次讽谏楚襄王的说辞节录为文, 这样文章虽非全豹, 但却是精华所在, 其别具一格的特色, 可窥一斑。
《古文观止》所节录的这篇文章, 全由庄辛的一番劝谏之辞构成, 这番劝谏是庄辛在楚国被攻破之后的谏辞, 它将庄辛与楚顷襄王以前的纠葛, 即庄辛先劝谏楚王, 楚王不听以致国破的事件原委一概省略, 使庄辛的说辞更为突出, 使庄辛劝说楚王远佞臣, 戒淫逸的主旨的普遍意义也更为突出。庄辛这篇说辞在劝说的方式上有显著特点, 与以前的劝谏大异其曲。国破之前, 庄辛劝楚王, 言辞直截了当, 感情激烈, 无所讳避, 径直批评楚王亲幸佞臣“左州侯, 右夏侯, 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专淫逸侈靡, 不顾国政, 郢都必危矣!”招致楚王大怒, 骂他“先生老悖乎?! (您老糊涂了吧?!)”而后一次讽劝, 即现在所选录的这段文章, 一改以前直截而激烈的锋芒, 借用俗语以及巧妙的譬喻, 以近乎于赋的表达手法, 婉转有致的辩说手段, 层层进逼, 反复申诉, 进而深入细致地讽劝, 收到了警人视听的最佳效果。
《古文观止》所选的这篇文章共六段。第一段写庄辛就楚王在国破之后, 无可奈何, 不知所措的心理, 从正面鼓励入手, 劝其改过。庄辛的说辞开端先引鄙语, 也就是俗语, 提起劝谏的话头。“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用通俗而生动的比喻, 先提示楚王要认识自己的过错, 激发他的悔过改错之心, 又给他指出了一条出路。这两句话虽然劝楚王马上改过“未为迟”“未为晚”,其实庄辛心里十分清楚, 对于楚王来说,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是否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而这两句表面是在劝导楚王, 而实际作用是引发后面对楚王过失根源的批评。接着庄辛又针对楚王的沮丧心情, 援引商汤、周武王奋发图强而获成功,夏桀、商纣王暴虐荒淫以亡国的历史典故, 并以今之楚国与古之商汤、周武王的国力进行比较, 给楚王打气, 激励他振奋精神, 以图恢复。这里文章通过两个对比促使楚王振作, 一是以“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说明成败在于是否遵循汤、武之道; 一是以今之楚国与古之汤武对比, 强化楚王的悔过之心。“今楚虽小, 绝长续短, 犹以数千里, 岂特百里哉!”这一反诘句语气强硬而恳切, 一方面鼓励楚王重新振作,让他看到前途, 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对楚王过失分析批评, 清除了楚王思想上的隔膜和障碍。
上段文章结合楚王的现实处境, 劝导他坚定信心, 仿效汤、武。但如何才能真正振作, 庄辛非常清楚, 只有认识到症结所在, 才能改过, 才能振作自新, 而楚王暗于自见, 并不认识自身的毛病, 因此庄辛用迂回的手法, 在文章的二、三、四三段里,以蜻蜓、黄雀、黄鹄的遭遇为喻, 申说必须居安思危, 时刻警惕的道理, 讽劝楚王认清形势, 改过自新。这部分文章用排比式的段落, 反复阐述, 语气委婉, 形象鲜明而生动, 在结构上, 由小到大, 层次分明, 步步深入, 语气上铺陈夸张, 很有赋的味道。这三段抓住动物不同的特点和共同的下场进行铺写, 逐层深入。文章先说蜻蜓,“六足四翼, 飞翔乎天地之间”啄蚊虻为食, 以甘露为饮, 自由自在, 自以为安全快乐, 却不知道那些小孩子们正在准备捕杀它们。接着写黄雀, 这种小鸟“俯噣白粒、仰栖茂树, 鼓翅奋翼, 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却不知道那些公子们正要用弹弓打杀它们。小虫有危险, 小鸟也有危险, 那么大鸟怎么样呢? 文章又写黄鹄的遭遇, 这段写得更有气势, 黄鹄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它“游乎江海, 淹乎大沼, 俯噣鳝鲤, 仰啮菱衡, 奋其六翮而凌清风, 飘摇乎高翔”, 其势远非童子调饴胶丝, 公子挟弹摄丸可以加害的, 似乎很安全了, 殊不知那些猎手正准备缯缴等待着它们, 黄鹄虽大, 但也难免“调乎鼎鼐”之祸。这三段以物为喻反复深入地阐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来打动楚王。上一段劝导之辞从正面鼓励时说“未为晚也”,“未为迟也”, 而这三段从反面说明不居安思危时刻提防, 患祸则必然发生, 到那时一切都晚了。这也是庄辛针对楚王现实被难的情况, 批评他以前不听劝告, 一意孤行, 以致于此, 想要弥补, 未免太晚了。
第五段由物及人, 以蔡灵侯恣意淫乐, 不恤国政, 终致国破身亡的历史事实, 阐明国君更应居安思危, 要戒除淫逸的道理。前面三段以物为喻, 表达还比较迂回, 问题的实质还没有直接涉及, 这一段则逐渐地把讽劝的矛头引向问题的实质了。这里指出昔日蔡灵侯“南游乎高陂, 北陵乎巫山, 饮茹溪之流, 食湘波之鱼, 左抱幼妾, 右拥嬖女, 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 而不以国家为事”, 这正是蔡灵侯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源。这段提起蔡灵侯的往事虽是历史, 但想必庄辛说来楚王也不会感到太隔膜, 这也是为楚王提供了前车之鉴, 庄辛此番劝谏的主旨也渐趋明朗。
第六段, 文章更进一层, 由古及今, 将楚王国破家败的现实重新摆出来, 点出其衰败的根源和其过失的实质, 直接对楚王进行批评和讽谏。这段又旧话重提, 对楚王亲近佞臣“左州侯, 右夏侯, 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恣意淫乐,“饭封禄之粟, 而载方府之金, 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 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的错误提出严厉的批评, 并点出他的“投已乎黾塞之外”的悲惨结局, 促楚王猛醒。文章至此阐明了君王应居安思危, 疏远佞臣,戒除淫乐, 躬亲国政的深刻道理,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庄辛这篇说辞方式巧妙,收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使楚王此番听后,不像以前勃然大怒,而是顿觉震惊,“颜色变作,身体战栗”,可见其成功。
这篇文章的特色,正如前人所论,具有所谓“策赋”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庄辛为说服楚王,运用俗语,譬喻等手法,反复申诉,层层阐明,具有明显的策士对策的风范。其次文章结构多用排比式段落,由物及人,自小至大,从古及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委婉而中肯,与后代的赋的结构方式很相类似。文章铺陈有序,语言流利酣畅,夸张描绘,形象生动,也很有赋的味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