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弈喻
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1)。一客数败(2)。嗤其失算(3),辄欲易置之(4),以为不逮己也(5)。顷之(6),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7)。甫下数子(8),客已先得手(9)。局将半,予思益苦(10),而客之智尚有余(11)。竟局数之(12),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13),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14); 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15),平心而度之(16),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17),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18)。一着之失(19),人皆见之; 虽护前者(20),不能讳也(21)。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22),各非其所非(23)。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 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24)!
〔注释〕(1)弈(yi): 下棋。所: 处,地方。(2)数: 屡次。(3)嗤(chi): 讥笑。(4)辄: 每每。易: 改换。置: 指下棋,布子。(5)不逮己: 不及自己。(6)顷之: 过了一会儿。(7)易之: 轻视他。(8)甫:刚刚。(9)得手: 占了上风。(10)思益苦: 越来越想不出应付的方法。苦:穷竭,艰难。(11)智:本领、智慧,此指下棋制胜的办法。余:余力。(12)竟局: 结局,局终。竟: 结束。局: 棋局。(13)赧(nan):因羞愧而脸红。(14)訾(zi): 诋毁。失: 过失,缺点。(15)易地: 换一下位置。处: 居。(16)度(duo):推测、估计。(17)不暇: 来不及。暇: 空闲,多余的时间。(18)有定: 有一定的客观标准。(19)一着:一步棋。着(zhao ): 下棋落子。(20)前: 指前此之失。他本或作“短”。(21)讳: 掩盖。(22)各是其所是: 前一个“是”字作动词用,即“以……为是”。(23)各非其所非: 前一个“非”字作动词用,即“以……为非”。(24)曾: 几乎,简直。不若: 不如。
〔鉴赏〕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警策的哲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文章以“观弈”两字破题,要言不烦地介绍了一次观人下棋的经历: 看人下棋总觉得人不如己,但自己一动手,却发现己不如人了。故事很简单,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甚至也有人会象作者一样,感到惭愧而脸红——“赧甚”,并吸取教训,以后观弈,决不指手画脚——“终日默坐而已”。但作者却比常人高明,他决不止于“赧甚” ,而是由此悟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作者以读书、处世为例: 有些人,读古人书喜欢指摘古人的过失;与人相处,爱好数落人家的缺点。这说明人们往往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为什么人们会犯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呢?作者指出,其原因在于不能“易地以处”——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 “平心而度之”——以心平气和的公允态度评价一切事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之所以迷,是因为他身处一定的环境、气氛之中,受到一定物质的或精神的条件制约,这就必然影响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而旁观者则由于超脱于当事人所处的种种局限之外,有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认识。但是,旁观者毕竟也生活在这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社会中,他也决不能象超凡脱俗的神仙一样,处处、事事都保持清醒。这就是作者接着要阐述的一层道理——“吾果无一失乎”——人不可能没有过失和错误。作者认为认识自己的缺点要比挑剔别人的过失困难得多,因此,他提倡,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上去。作者的见解是深刻的,他已经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对一个古人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文章在论证了观人之失易,观己之失难以后,深入一层指出“彼此相嗤”——互相攻击,议论别人是非——实不可取。仍以下棋为例,作者以为,下棋的得失易见,而世事的是非难明,由于大家“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供衡量,因而不必互相嗤笑,否则,只能是“无有已时”。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 当事物的发展还在朦胧之中未到达可以下结论的阶段,最好不要简单草率地发表意见,否定别人。在科学研究和探讨中,这可说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教训了。当然,这一观点对那些喜欢轻率地议论旁人是非的人,也是一个很有力的针砭。不过,作者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他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毕竟是可以靠实践的验证来辨识的,因而“是非之真”也是可以鉴别的。作者终究是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人,他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于他。
这篇短文以小及大地论证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说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很强。文字简练精悍,读来给人以兴味与启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