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堂日记二则》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周星誉1

二则 ·之一

(咸丰五年)2五月二十五日丙戌,小暑,晴。申刻北风甚大3,遂雨,有雷,傍晚霁。同寄公、季贶出门看荷花4。行田埂上,雨后泥泞,失足落水中,双踝皆没5,不觉自笑。从种花人周姓乞花三枝、莲蓬一枝。归,洗足早睡。

乡人种藕,以不花为丰年,盖藕力尽泄于花,花愈多则藕愈瘦。今田中弥望如雪6,为我曹吟赏7,计甚得矣,乡人得无怨乎! 种藕之家,藕为上利,叶次之,莲子则不卖,卖亦不得价也。凡田上腴者可两年种藕8,下此可一年,多则土瘠而收不丰9,但可种荸荠耳。

1周星誉(1826-1884):字畇叔,工诗词绘画,著作有《鸥堂诗》、《鸥堂词》、《鸥堂日记》等。李文后一篇均选自《鸥堂日记》。2咸丰:清文宗年号。咸丰五年为公元1895年。3申刻:午后三四点钟。4寄公:作者友人。季贶(kuang):作者弟弟。5踝(huai):踝骨。6弥望:满眼。如雪:形容白色荷花。7我曹:我辈,我们。8上腴:肥沃。9多:指连续两年以上种藕。土瘠(ji):土地缺乏养料。

【析点】 雷雨过后,傍晚放晴,这也许使天空飞起美丽的彩霞罢? 此时,那一片雪白的荷花和田田碧绿的荷叶,当是滚动着晶莹的水珠的,这该是何等撩人的美色! 这则日记前半篇写游赏,却对这良辰美景未着只字,而是集中笔墨写游兴与雅趣。你看,他“行田埂上,雨后泥泞,失足落水中,双踝皆没”非但不觉懊恼,还“不觉自笑”;“从种花人周姓乞花三枝,莲蓬一枝”,多么开心,兴味多么浓郁! “归,洗足早睡”这一轻松之举,是兴尽而入梦乡呢? 还是兴未尽而渴望梦中重游呢? 无论怎样,这自是游兴雅趣极致的一种境界。

日记后半篇补写游赏后的感受,好处不在于没作空泛的议论,也不在于对乡人种藕的生产生计介绍,而在于通过知识介绍所生的一笔良知感发:“今田中弥望如雪,为我曹吟赏,计甚得矣,乡人得无怨乎!”——看花与得藕不能两全,文人墨客与劳动者的喜与忧、爱与怨形成鲜明差异,言及此正是周星誉高于一般酸腐文人之处。由此不免又诱发读者一联想:种藕人该怎样看这些悠闲自在的赏花者呢?

谢景林

二则 · 之二

九月九日己巳,晴,与寄公、季贶登假山最高处,藉草饮酒1,聊当登高2。醉后酣睡,梦中得“无田差免吏催租”句3,醒后,足成七律一首。

1 藉草:意为坐在草上。2 聊:姑且。3 差(chā):尚能。

【析点】 夏历九月九日登高是我国的风俗,传说这日登高饮酒可以免灾除祸。作者无山可登,姑且登假山“藉草饮酒”,“聊当登高”。他担心前途坎坷要免灾除祸? 还是一种从俗应时的兴致? 看来,似乎是后者,你看他,醉后梦中还在作诗,而且是“无田差免吏催租”之句,不以无田为憾反以无田为乐,何等轻松自得! 但要再追问一句:作者梦中何以偏偏吟得此句? 现代科学家认为,梦中的内容与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有关。由此可见,平日封建官吏向田农催租逼税的残酷社会现实给了作者怎样深刻的印象。作者正是以这轻松的笔调揭示与批判了黑暗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吏催租”的愤慨和对田家的同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