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苏轼·方山子传》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文观止·苏轼·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11)?

【注释】 ①方山子:姓陈,名慥(zao),字季常,宋代永嘉人。光、黄:宋代的光州和黄州,光州在今河南潢川。黄州在今湖北黄冈。②朱家: 西汉鲁 (今山东曲阜)人,游侠。郭解:西汉轵(zhi) (今河南济源) 人,游侠。宗: 尊奉。③折节: 改变作风。④岐亭: 镇名,在当时的黄州。⑤方山冠: 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按五方的地位施以五色,为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⑥谪 (zhe): 贬职。适见: 苏轼《岐亭》诗序: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⑦矍 (jue)然:惊视的样子。⑧岐山:今陕西岐山县。挟 (xie):用胳膊夹住。⑨勋阀: 功勋、功绩。⑩帛 (bo): 丝织品的总称。匹: 量词,计算布和绸缎的长度单位。(11)傥 (tang):倘若,倘或,或许。

【译文】 方山子是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隐居者。年少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豪侠都尊奉他。慢慢地进入壮年时,改变了作风,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途径在当代干一番事业,然而始终没有机遇。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叫 “岐亭” 的镇上。住草屋,吃蔬菜,不和世上互相往来; 抛弃车子和马,毁坏了帽子和衣服,来来去去靠步行,山里的人没有一个认识他,看见他所戴的帽子,方方地高耸,而且很高,说: “这莫非是古时方山冠的遗像吗?”因此称呼他为 “方山子”。

我贬谪到黄州居住,路过 “岐亭”,恰巧遇见他。说: “唉! 这就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号季常呀! 你为什么在这里?” 方山子也表现出惊视的样子,问我到这里的缘故。我就把缘故告诉了他。他低下头不回答,仰头大笑,招呼我住他家。他家周围环着四堵墙,寂寞冷落的样子,然而妻子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态。

我既惊奇地发现他和以往不同了,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少时,纵酒、任性、喜好舞剑,用钱像粪土一样。从前十九年的时候,我在岐山,看见两个骑马的家丁跟随着方山子,他挟着两副弓箭,游历西山。一只喜鹊在前面惊飞起来,方山子叫骑马的家丁追赶上去射喜鹊,没有射中; 方山子使马发怒,独自出击,一箭就射中了。于是,他骑着马和我谈论起用兵方法以及古今战争成败的事情,自称是当代豪杰。现在想起来,才隔几天,精壮强悍的面色,还在眉宇之间显现出来,这难道是山林中隐居的人吗?

但是,方山子世代都有功勋,应当得到官位,假使在这期间让他从事政事,那么现在已经官位显赫了。他的家本在洛阳,花园住宅,壮观富丽,和官僚相等同。他的家在河的北岸有庄田,每年得到上千匹的丝织品,也足够他享受富裕快乐的生活。他都放弃不拿,独个来到贫穷的山里,这难道是没有心得的人能够这样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之间有许多奇异的人,常常假装颠狂,一身弄得肮脏,不能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遇见过他们吧!

【鉴赏】 这篇传通过对方山子独具特色的生活片断的记叙,表现了他早年游侠,晚岁避世,不图升官耀祖,不取富乐和独居穷山的高尚品德。全传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叙述方山子一生的主要经历,溯其 “方山子” 的来历; 第二段,通过作者所见,叙述了满足于现实贫困生活的方山子; 第三段,追忆年轻时,自谓一时豪士的方山子; 第四段,记叙方山子世有勋阀的家世; 第五段,提出自己的看法,点明他“佯狂垢污”,是有托而逃。此传构思极为巧妙,选取典型事件,注重细节描写,对比鲜明,因小见大,用笔含蓄,令人回味咀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