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冯梦龙
雍熙中2,一诗伯作《宿山房即事诗》曰3:“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4。半夜三更子时分5,杜鹃谢豹子规啼6。”又《咏老儒》诗曰:“秀才学伯是生员7,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8。”
1本文是《古今谭概》中的一则。2雍熙:宋太宗年号之一,公元984-987年。3诗伯:诗坛领袖。山房:僧舍。即事诗:感事而发的诗歌。4扉(fei):门扇。5三更:午夜十二时前后。子时分:正当子时,即夜十一点至翌晨一点。6“杜鹃”句:杜鹃又名子规,吴人又称之为谢豹。7学伯:年龄较大的读书人。生员:即秀才。8龙钟:年老者体态衰惫的样子。
【析点】 写诗要求用极精炼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尤其五、七言绝句,由于字数所限,要求就更加严格。所以诗歌必须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意义和作用,任何不确切的文字都应该删掉。特别是重复的字句绝不应该保留(因修辞需要者除外)。《重复诗》正是在这一点上闹出了笑话。首句中,“一个”、“孤”、“独”三个词表达同一个意思,“僧独归”三个字就可说完的意思却用了七个字,显然是浪费。第二句的“关门”、“闭户”、“掩”;第三句的“半夜”、“三更”、“子时”;第四句的“杜鹃”、“谢豹”、“子规”和第一句犯同样的错误。本来用十来个字就可说完的内容却用了二十八个字,对诗的形象没有任何加强,反而啰啰嗦嗦,赘疣累累,笔墨的浪费率约达百分之一百八十。
《咏老儒》诗可笑之处也是太重复。“秀才”“学伯”“生员”;“好睡”“贪鼾”“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高年”,这四组词语都是同义和近义词。小文的开端称此二诗的作者为“诗伯”,正是作反语以讽之也。当然,几个人在一起,搜罗些同义、近义、反义词进行排列、组合,编出所谓的“诗”来,那是为了搞笑料;这位“诗伯”可是在正正经经地作诗,只因为啰嗦——也许是卖弄词汇丰富而搞出了笑料! 呜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