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罗隐2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3;蛟蜃之为害也4,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所去者小也。
顺大道而行者5,救天下者也;尽规矩而进者6,全礼义者也。权济天下7,而君臣立8,上下正,然后礼义生焉;力不能济于用,而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9,奚所施设10?是以佐盟津之师11,焚山绝流者也;扣马而谏12,计菽粟而顾钓网者也。於戏13!
1选自《谗书》。辨害:辨别论证利害关系。2罗隐(883-909):字昭谏,晚唐文学家,其诗与小品文多愤世疾俗之词。有《罗昭谏集》、《谗书》等。3野人:山野平民。菽(shu):豆类。4蛟:蛟龙,实即鳄鱼。蜃:蛟类。5大道:公正之道。6规矩:指礼仪法度。7权济:权衡利害而救济。8立:确立,意为各守本位,各尽职责。9指空有君臣的名位。10奚:何。施设:指措施、建树。11佐盟津之师:指辅佐周武王讨伐殷代最后一个帝王纣。武王伐纣时曾与各路诸侯会师于盟津。12扣马而谏: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曾阻止武王马匹前进,劝阻武王,臣子不要讨伐君主。13於戏:音义均同“呜呼”。
【析点】 这篇短论题名“辨害”。辨别利害,作者提出要从根本上大局上去辨利害,定行止,而不应拘泥于狭隘的礼法,这是很有见地的辨别原则。作者结合古代史实,从推动历史前进着眼,批判伯夷、叔齐的“扣马而谏”,这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愚忠是一种大胆的否定,显示了罗隐小品文的战斗精神。鲁迅曾评价“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小品文的危机》),于此文可窥见其一班。
《辨害》使用了以小喻大的说理方法,以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理引出“全者大”“去者小”的取舍准则,再推扩到国家大事的利害行止上,有说服力又具论辩性。全文以焚山绝流之事始,以焚山绝流之比终,前后照应,组织严密而完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