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郑燮诗《渔家》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歌·郑燮诗《渔家》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渔家》是一幅淡淡的渔家生活图画,也是一首悠扬动听的小曲。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论及郑燮曰:“为人慷慨笑傲,超越流辈。工诗词,不屑作熟语。”确实,即如《渔家》,写渔民卖鱼、买粮、炊饭、晒草等日常生活,均家常语,而没有絺章绘句的拟古“熟语”。

郑燮写渔家,而没有写灵山秀水;写湿苇、垂柳,而没有写红袖添香、“横绝太空”,实在是去伪饰见真情,去豪华见真诚。他一反前人仿拟作古搬弄名章迥句,而是写日常所见,写人间烟火,所用之词,所使之句,自然本色,不事雕凿,全无“熟语”之累,处处可见清奇,《渔家》质朴冲淡,开门见山。头两句“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以“鲜鱼”、“籴粮”、“炊饭”、“归船”入诗,可见诗人不拘陈章旧法。后两句,“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也结得简洁,收得明了,全无拖泥带水之嫌。一个“鲜”字,一个“湿”字,显示出作者在随意自在的创作中推敲的真功夫。于平常之处以平常之字写平常之物,两字所连意象(鲜鱼、湿苇)如一股清新的乡野之风扑面而来,使人知道此是渔家,是处于水上。通过白描的手段,让读者走进这一幅渔家图画,享受心灵与自然接近契合的那份愉悦。尤其“晒在垂杨古岸边”这一结句,既见渔家清苦悠然之神态,也知道诗人平和潇洒的性情。

全诗每一句首均为动词冠之,使我们如见渔民在不停地劳作。句与句之间丝丝入扣,衔接紧凑而又自然生动,有“卖”才有“买”,有“买”才有“归”。要“炊饭”才寻“湿苇”,因“湿苇”才需“晒”。这首七绝以炊饭为中心词,饭从何来? 需卖鱼换钱而买;饭用何炊?需拔苇晒干而燃,结构圆整而又天然无饰,这不仅说明了作者关心民众生活之艰辛,而且还表现出诗人写实的艺术才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