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范仲淹词《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词仅存五首,但首首成就不凡。《渔家傲》是悲壮的开风气之作,《苏幕遮》则是典型的婉约词,“大笔振迅”(谭献《词辨》),深情动人,艺术上颇有独特光彩。
词上片写景。“碧云天,黄叶地”,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淡薄;地上秋叶金黄,浓艳明朗。一开头就抓住秋色特征着笔,不惟天高云淡,落叶飘飘,而且色泽艳丽,一碧一黄,对比推出,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可谓出语不凡,词藻精美。元曲大家王实甫以语言华美著称,他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一曲,显然脱胎于范词。“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则由俯仰天地而平视秋水。“秋色”者,不仅指实景,还指秋天特有的情调、韵味。秋之情韵流溢天地,弥漫江水。用“波”字形容秋水,暗中将秋风习习、绿水粼粼写出。“山映斜阳天接水”,总绾景语,将山色、天光、水波总汇于一,且衬以斜阳,气象异常阔大。接着“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再现“斜阳”,其艺术效果有三: 一,时间推移,日已西斜;二,一抹落日余晖,倍增秋光色彩;三,铺垫抒情气氛,以夕阳引乡愁,由景入情。“芳草”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楚辞》云:“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意谓见家乡芳草之萋萋,怨王孙之久游不归。后人遂常用以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宋初被誉为咏草名作的三首词——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也都是借芳草之典以抒离情别怨。芳草惹动了人们的愁思,它却无动于衷,依然绵延不断,故曰“无情”。怨芳草无情,实写人之有情。斜阳落山外,而芳草更在斜阳外,层层推进,强调家乡之遥,突出乡愁之绵延不断,广漠无垠。这两句由眼前景悄悄转出缕缕秋思乡愁,过渡自然,手法巧妙,情韵含蓄,不愧为“不厌百回读”之佳句(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下片承“芳”句内涵,正面转入抒情。“黯乡魂,追旅思”,挑明题旨。“乡魂”和“旅思”作为互文,两句总写乡思旅愁缠扰不休,使人黯然销魂。“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两句造语奇特,抒情婉曲含蓄。沈际飞的《草堂诗余正集》有云:“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反言愈切。”实际上欲眠不能,何来“好梦”? 范词“谙尽孤眠滋味”(《御街行》)可以作此句注脚。“明月楼高休独倚”,逆挽之笔,点出上片种种秋景,均为凭高所见。从时间上讲,从“斜阳”残照到明月当楼,足见其凭高凝望之久。“休独倚”,又定是尝够了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熬煎。所以“休”字凝聚了词人内心千回百折后的酸楚。明知倚楼徒增愁,却又久久倚楼,更见曲折深沉。倚楼难消旅思,不免求助于酒,然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命意与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略同,而抒情愈见缠绵浓烈,是全词警句。杯中酒与眼中泪本无联系,词人巧妙地用“愁肠”作媒介,无情的酒经过“愁肠”一浇,就化作了有情的泪,入化之功足见情深。尾句点出“相思”二字,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全词抒情脉络至此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词人构思之新奇,遣词造句之巧妙,令人叹服。
此词以秋景抒羁旅相思之情,然绘景既不凄清冷落,又不像《渔家傲》苍凉肃穆,而是明净高远,绚丽多彩,运用了以乐景抒哀情的反衬手法。邹祗谟论此词“前段多入丽语,后段遂写柔情”(《远志斋词衷》),可谓抓住了特点。只是将前后截然分论,稍嫌生硬。前段“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丽语亦是柔情,寓情于景,景中已见情愫,而后段柔情均用丽语抒出,故词中之情虽为常情,但凭借避俗求新的抒情手法,构思巧妙的“丽语”,使全词华彩熠熠,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有人以为范公一代名臣,“铁石心肠人”必不留情旅愁相思,此词必有政治寄托。此说即使不是偏见也嫌论据不足。无情未必真豪杰,何况北宋初年名公大臣韩琦、寇准、晏殊、欧阳修均有艳情小词,此亦为当时词坛风气,不独范仲淹一人如此。《渔家傲》中“将军白发征夫泪”是慷慨悲凉之泪;此词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缠绵辛酸之泪,这正说明贤相名将也有丰富的情感,也有多层次的性格,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