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是“国风”中一首最长的叙事诗。《诗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述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不少治诗者据以附会,认为《七月》的作者是周公,写诗的目的是歌颂先祖王业德化之纯厚,以感动成王承继先德,尽心农耕之事。也有人说,《七月》写的是农家乐。若不拘于旧说,我们从诗中根本看不出这些意思,能看到的却是农民一年四季劳而不得温饱的情况,听到的是“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和“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忧伤与愤怒的声音。诗中说的是农家话,写的是农耕蚕桑事,就连景物也是田野风光。这就说明了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诉说了农民的繁重劳动和悲苦生活,抒发了怨怒之情,揭露了剥削者的罪恶。

这首诗比较详实地记写了西周豳地(今陕西彬县一带)的生产状况和风俗人情,是《诗经》农事诗的代表作。诗紧紧围绕着衣食这一根本问题,从农桑耕稼方面具体而真实地描绘了农民全年的劳动情况。男农正月开始整修农具,二月忙耕种,春夏勤耘苗,秋收冬藏,还要打猎、练兵、酿酒、凿冰、盖房等等。女农除了耕作,还要采桑、养蚕、抽丝、纺织、染色、缝裳等等。他们出的是牛马力,过的是食不饱肚衣不蔽体的悲苦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

诗的结构严谨而奇特。首章以衣食总起,二至四章写衣,五章讲居(过渡段,由衣到食),六、七两章言食,末章总收诗意。作为长篇叙事诗,仅仅这样构制篇章,还免不了滞板无文,所以,诗人又采用兼写与宕开的方法。在写衣时,连带着食宿;在写食时,也连带着衣宿。这种有主有次、参差错落的章法结构,使诗更显得变换有姿、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诗的末章构制得更为奇妙:从表象上,它是续写;从内涵上,它是升华。它巧妙而自然地写出了农民全年辛勤劳动的汗水凝成了贵族统治者饮宴的酒浆,统治者狂欢极乐之时,正是农民“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愁叹之日。这就把诗的深刻意义开掘了出来,启示读者步入诗境体味其中的真意。

陈祚明在总结诗歌的写法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言事欲尽,不尽则哀不深。”《七月》诗在叙事方面就有这一特点。诗中用星辰霜露之变和昆虫草木之化以晓天时季候而事农桑的细节描写甚多,如以星流喻寒之将至,以“觱发”拟风寒,以“栗烈”摹气寒,读着这样的诗句,真有朔风刺肌肤寒流袭人心之感。这种细致描写,恰恰烘托出农民无衣无褐的困境和愁情。再如“五月斯螽动股”几句,描写时寒皆从物类上着笔,由对微虫随着气候渐寒而从野入室的行迹、形态、声响的描述,巧妙地活现了农民由野入室的悲惨形象和凄苦心情。这些碎事小虫,都是农民日常所熟悉、所喜爱,并与他们的生活规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而也最能表达他们的特有感情。也正由于所写事物来源于生活实际,所抒情感来自心底深处,所以,由这些事物所构成的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风土情味,表达出来的感情也最亲切自然。诗又采用闲笔多于正笔的写法,创制更多的境界,拓宽诗歌表情达意的范围,增强诗的声色美。姚际恒说:“大抵古人为文,正笔处少,闲笔处多。盖以正笔不易讨好,讨好全在闲笔处,亦犹击鼓者注意于旁声,作绘者留心于画角也。”(《诗经通论》)如诗的二至五章,除“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和“为公子裘”为正笔外,其余皆为闲笔。二章和三章虽然都是对采桑情景的描绘,却具有化新之美,境界各异,情趣殊别。玩咏这些美句,恍惚忘其制衣,其实写的正是制衣。第四章对田猎练兵的描写境界更新,既壮观又挥洒,给人一个更加闲远的感觉。第五章对蟋蟀动股作响和蹦跳栖室的朴直精细描写,似乎与衣相关又不相关,不着一寒字,寒意已现,使人不知不觉联想到了制衣正事。以上这些闲笔各从不同侧面把制衣正事铺开,展开生活画面的描写,这就扩大了诗的表达范围,充实了内容,增强了艺术性,使读者透过所写的具体物象体味人物的心境,理解诗的深意。

本诗还体现了风雅颂相结合的特点。全诗随着叙事的需要用风用雅或用颂。三者结合起来运用,就形成了本诗朴实清新的风格、文雅华美的特点和庄重颂祷的特征。如“春日载阳”和“蚕月条桑”两个场面的描写,分别把仲春和季春的不同景色摹写得各具情致。“斯螽动股”几句写得尤为精细动人。“女心伤悲”等句,尤显润情凄婉。“为此春酒”数语,更为华美新奇。末尾一章,于庄重之中稍含讽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