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洪升
逃却高名远俗尘, 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 记得微时有故人。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畔有东西二台,东台传说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本诗抒发了诗人探访这座钓台时对严光和刘秀的仰慕之情。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年少时就有高名,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刘秀知道他品德和才能都很好,便派人到处寻访,有人报告说:“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于是刘秀派人去请他,请了多次他才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刘秀与他共叙旧时的友情,还与他同睡一床。刘秀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辞不受,仍回富春隐居。“逃却高名远俗尘”,就是写严光对朝廷大官的“高名”象躲避瘟疫一样“逃却”,对世人追求名利的“俗尘”之事象害怕污染一样避而“远”之。他是怎样逃避的呢?“披裘泽畔独垂纶”,他披着一件羊皮做的简陋衣服,独自一人在富春江畔隐居垂钓。他安贫守贱,自甘寂寞。但是,他保持了自身的高洁,不与官吏同流合污;他求得了自身的自由,不受世俗之事的羁绊。诗人对严光这种不肯同流合污、蔑视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作了热情的赞扬。
诗人探访钓台,很自然地首先想起在这里垂钓的严光,同时也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与此事密切相关的刘秀。刘秀,字文叔,即汉光武帝,他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诗人认为当了皇帝以后还记得微贱时的老朋友,还不忘旧时的交情,自古以来只有刘秀一人,真是千载难逢。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贫贱时与老朋友在一起真诚相待、平等相处,一旦升官发财之后就翻脸不认人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在当雇农替人家耕田时对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但是,后来他当了陈王,住进了高楼深院,旧时的伙伴来看他,说了他贫贱时的一些“故情”,就被认为有损大王的威信,他便把旧时的伙伴斩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类似的事例很多很多,古代民谣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揭露和讽刺这类统治者“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丑恶现象。当了皇帝的刘秀与此不同,所以诗人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首诗只有“披裘泽畔独垂纶”是描写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探访钓台时想象严光在那里垂钓的情景。其余都是诗人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感慨。诗人热烈地赞扬和深情地仰慕古代的严光和刘秀,正是因为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他已经见不到这样的贤人了。这种慨叹是曲折而含蓄的,读者应该仔细体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