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森森映碧苔,嵯峨楼阁倚天开。
山僧不问朝天客,自注冰泉浸野梅。
惠山寺在江苏无锡市惠山东麓,建于南朝,唐宋时期为江南名刹,现已不存。这首七绝前两句写寺,写其古老恢宏,后两句写人,写寺中山僧之萧散悠闲。
“古木森森映碧苔”,一开始,诗人便点出一 “古”字,言木之古,实在是要表现寺之古,自南朝至赵葵之时,历时已七八百年,那郁郁葱葱的森森古木以及与之相映的年复一年积厚的点点碧苔,给人以一种深远的历史感,令人回顾抚叹。
“嵯峨楼阁倚天开”,次句正面写惠山寺楼阁之高大巍峨。“倚天开”,极言其高,高耸入云当然是夸张之词,但可以想象建筑之壮观宏丽。古代寺庙多依山而建,惠山寺所傍之惠山,主峰高达三百多米,山峰九曲,蜿蜒若龙,有 “江南第一山”之誉,惠山寺处惠山东麓,寺楼与青山相依,其气派当是十分宏大的。这两句描写视角由仰 (古木) 而俯 (碧苔),再由俯而仰 (楼阁),呈高——低——高之势,整饬之中富有起伏变化。
“山僧不问朝天客,自注冰泉浸野梅。”后两句由寺转入寺中之人。来惠山寺焚香求愿的善男信女——“朝天客”定然不少,但山僧却不闻不问,照样注山泉、浸野梅。“不问”和“自”活现了山僧专注、平静之神情。对人世间的一切,山僧似都已漠然置之,这是大彻大悟以后方能做到的,可谓心远地自偏了。山僧所灌注之惠山泉,就在当年惠山寺内,系唐代宗末年无锡县令敬澄派人所凿,水质优良,富含矿物质,为煮茗珍品,唐代“茶神”陆羽评其为“天下第二泉”,其泉水清冽,诗中用一“冰”字,乃取其洁与寒之意。冰,向来用以喻清白高洁,如 “冰壶”、“冰心”、“冰清玉洁”等,此“冰泉”亦表现了山僧的离尘出世、心地淡泊。而“冰”又确是寒冷之物,“冰”字一出,似有一股寒气直逼而来,其时虽在炎炎盛夏,山中寺内却是冷气森森,足见惠山寺环境之清寂幽邃。
这首诗似为诗人纯客观描写,对所写之物、人未加评论,淡淡而写。但是,细加推究,就不难发现,对寺之古老、楼之高大,诗人的神情是惊叹; 对古木森森、山泉汩汩的环境,诗人更多的是向往,而对不为世俗所扰的山僧,诗人流露的则是赞美与肯定。在诗句的后面,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脉搏的跳动的。
赵葵为南宋画坛名家,诗才画才俱妙,作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甚美,俨若一题画之作。视线由古树到楼阁,最后凝聚到人,偌大的背景下,活动着一个 “自注冰泉浸野梅”之山僧,动静、远近、高下、大小结合,相得益彰。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讲究,诗中青 (古木)、碧 (苔藓)、黄 (楼阁)、蓝 (天空)、白 (冰泉)、红(野梅)一一出现,看似漫不经心,实为构思奇特,独具匠心,用语淡雅朴素,所造成画面却色彩斑斓,十分动人,可称诗中有画。刘后村曾赞赵葵曰:“陶写性情,赏好风月,虽玉台、香奁诸人极力追琢者不能及也” (见 《宋诗纪事》卷六五),从这首 《惠山寺》诗看,后村所言实非溢美之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