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冯将军歌》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钱仲联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拼一死随将军。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孤将军恩!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负将军者诛及身。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

黄遵宪

这首歌列于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四光绪十年甲申(1884)所作《纪事》之后,记载十一年乙酉(1885)春冯将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胜法军事。但钞本《人境庐诗草》(即作者的初稿本)无此诗,知是后来所补作。冯将军,名子材,广西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人。行伍出身,早年曾随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历官至提督。光绪八年壬午(1882)称疾归乡。十年甲申(1884),法国侵略军进犯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次年二月,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部,在镇南关、谅山击败法军,取得大捷。后历任广西、贵州提督等职。黄遵宪此诗,歌咏这次战役,为近代爱国诗歌中有数的名篇。

全诗分三大段。第一段自开头到“每日摩挲腰下刀”止。这一段写冯子材的早期经历。渲染镇压太平军的所谓“战功”。作者出于封建地主阶级立场的阶级局限,污蔑太平军为“贼”,并歌颂了冯子材早期不光彩的一面。据《清史稿·冯子材传》载:“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寇’攻百余次,卒坚不可拔。事宁,擢广西提督,赏黄马褂,予世职。”《国史·冯子材传》载:“咸丰元年,补高州镇标外委。嗣以征剿有功,先后保奏至守备,赏戴蓝翎,赏换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饰于冠后,翎眼多少,标志品位的高低。这一段,是全篇的白璧微瑕,应该批判地对待。

“何物岛夷横割地”至“一日横驰三百里”止,写镇南关战役,有气壮河山之势,是全诗的正面、重心。这里又分三个层次。先交代这次战事发生的由来和冯子材的出任艰巨。岛夷,字面出《尚书·禹贡》,古称海岛的居民。后常作贬义用。这里指法国入侵者。岁币,古代对外族屈辱求和每年输纳钱币之称。北门管钥,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后来称镇守军事要地为北门管钥,如《宋史·寇准传》:“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虎节,古代使节所持的虎形信物。《周礼·地官·掌节》称“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这里的“虎节重臣”指张之洞。拜疏,古代臣下向皇帝上疏,当恭敬从事,故称拜疏。疏,奏章。罗惇曧(rónq)《中法兵事本末》载:“光绪十年七月,法国公使谢满禄下旗出京。谕旨言法人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挟。”《清史稿·张之洞传》载:“光绪八年,法、越事起。十年,两广总督张树声解任,遂以之洞任。之洞奏遣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皆宿将。”《冯子材传》载:“张之洞至,礼事之,请总前敌师捍卫粤、桂。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以上是第二大段的第一个层次。下面写冯子材受事后的遭谤挫折,作一个曲折,反跌出冯子材的气愤填胸,誓歼强敌的信心与决心,爱国主义激情,充沛于字里行间。谤书盈箧,见《战国策》:“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小敌”句本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刘将军(秀)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这里是反用其语,连同上句“谤书”,是指广西巡抚潘鼎新等诽谤者的话,“气涌高于山”,本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权曰: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玉关,玉门关,这里借指镇南关。敢死士,出于《南史·宋武帝纪》。据徐珂《清稗类钞》:“子材初练有藤牌队数百人。”诗意即指此。楼兰,西汉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法国侵略者。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这歌用语所本。以上是第二大段的第二个层次。以下写战斗的正面。先写冯子材的进军命令。蛇矛,古兵器,《晋书·刘曜载记》:“陈安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匈奴,借指法国侵略者。岳飞《满江红》词:“笑谈渴饮匈奴血。”出以谈笑,写子材的豪气万丈,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下。接着写军士的回答。梃,棍棒。苏轼《表忠观碑》:“奋梃大呼,从者如云。”这里直用其语。孤,辜负。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据徐珂《清稗类钞》载:“将战,队长请以藤牌队冲锋,而后以大军继之。子材嘉之,且曰:若毋怯乎?对曰:平日受公豢养之谓何,今事亟矣,吾侪有不循是而行者,当刎颈以谢。”对照诗语,可见遵宪塑造将军形象,根据事实,不涉浮夸。“将军一叱”句,本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奋梃大呼从如云”到“从而往者五千人”,脱胎于黄景仁《余忠宣祠》诗:“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青萍三尺水一泓。去此一步无死所。将军已死殉合门,纷纷部曲呼其群,曰余将军死死君,我辈何忍孤将军!从而死者千余人。”遵宪这一节,虽然源于黄景仁诗,但结合《史记》、《汉书》的文法,一气喷薄而下,几欲胸吞河岳,可谓壁垒一新,青出于蓝。这里,还渗透着将军与士兵上下一心的精神,为黄景仁诗所未及。两家都说到“死君”问题,这是因为封建社会时代,爱国往往与忠君不分家,这是时代意识的限制。下面,接着写具体接战,横扫敌军的壮观,又显得光焰辐射,不可逼视。排墙进,言人马前进的多而且齐,有如墙壁。绵绵延延,连续不断。相击应,战斗时前后照应。本于《孙子·九地》:“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轰雷二句,谓当时法军方要发炮,炮手即被清军击毁。敌军二句,写法军被战败。鼓声死,形容败阵。语本常建《吊王将军墓》诗:“军败鼓声死。”十荡十决,以洪水的冲击为喻。无当前,无人敢在前面抵挡。语本《晋书·刘曜载记》所载《陇上歌》:“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写冯军大胜,三百里为虚数。《清史稿·冯子材传》载:“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连复谅城、长庆,擒斩三画五画兵总各一。乘胜规拉木,悉返侵地。”这一节是第三个层次,写冯子材军大捷,形象生动,而又高度概括了三天的战事,与史书所载相符。以上三十三句,是第二大段。

“吁嗟乎”以下至末是第三段。追溯马江战败,到龙州大胜,尽情地对冯将军作了歌唱,并致慨于当时能抗击强敌如冯将军者太少了,又进一步歌颂了将军,可谓高唱入云。马江一败,指光绪十年法提督孤拔率兵船来福州马尾,有占据地方为要挟之意。有守土之责者何如璋、张佩纶等疏懈未戒备,七月初三日,清马江舰队大败于法,兵轮尽歼。龙州,清代属广西太平府,为边陲要地,冯子材出兵即在此。拓地,指冯军出关,开拓战地。贼氛压,倒装语,谓把法军的气焰压下去。龙旗,清王朝国旗。道、咸,道光、咸丰。《清史稿·冯子材传》说:“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制梃,语本《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虎狼秦,借指外国侵略者,语本于《战国策》:“夫秦,虎狼之国也。”兴灭国,使灭亡的国家重振。语本《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柔,安抚之使顺服。最后四句,也是脱胎于黄仲则《余忠宣祠》诗:“呜呼元亡尚有人,尽如将军元可存。呜呼安得如将军!”

王蘧常《国耻诗话》总论此诗云:“冯子材谅山之捷,法人溃不成军,西人自入中国以来,未有如此次之受巨创者,亦可以稍雪国耻矣。《冯将军歌》,刻画将军,虎虎如生。连叠十六将军字,盖效《史记·魏公子无忌列传》。”王氏此论,涉及到这诗叠用将军字的艺术特点。但这只是说了一点,也没有进一步作阐明。我们欣赏这诗,最好根据黄遵宪自己提出的写诗准则去考察。黄氏《人境庐诗草自序》,全面提出了他的主张。其中有若干要求,在这诗中就得到了体现。他说:“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以文为诗的特点,也是以《史记》《汉书》等纪传散文为诗的特点,写冯将军接受抗敌任务后,来个“谤书盈箧”作伸缩,“谤书盈箧”后,又来个“气涌高于山”作离合。写镇南关大胜后,来个马江一败,再来个龙州拓地,龙旗翻天作伸缩离合。都是巧妙地体现了《史》、《汉》散文艺术,连用将军字,也可以包含在内。《自序》又说:“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根据上面三大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诗采取假借的事名物名等语源,本于经书的五处,本于史籍的九处,本于子书的一处。(还有本于前人文章句子的二处,前人诗句的三处,不计)。《自序》又说:“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这诗中写到的“黄褂色映花翎飘”,就是官书会典中的名物,清代所特有,古人所未有。《自序》又说:“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这诗的气魄,无疑得力于唐、宋大家。而其脱胎于黄景仁《余忠宣祠》诗这一点,又正是炼格及于晚近小家的明证。这种种融于一炉,合于一体,就成为“不名一格,不专一体”,“为我之诗”的名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