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的主要内容,《新书》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新书》的主要内容,《新书》导读

《新书》又名 《贾子》、《贾子新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西汉贾谊著。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疑此书非谊本书,《四库全书提要》则断今本《新书》系割裂贾谊“本传所载之文”而成。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定今本《新书》为贾谊作非伪书。目前,学术界一般都持后一说。宋代已有刻本流传,有建宁书铺刻本,淳熙八年(1181)程漕使刻本,淳祐八年(1248)长沙刻本。明代刻本以万历中新安程氏刻《汉魏丛书》本和陆良弼本流传最广。另有《抱经堂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四部丛刊》和《诸子集成》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录现存《新书》56篇及疏7篇、赋5篇和一些散见于其它书籍中贾谊的文章,校点出版定名为 《贾谊集》,较为完备。

贾谊(前200—前168),时称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的政论家、文学家、哲学家。18岁时,“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廷尉吴公荐于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迁为太中大夫。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召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而死,他郁郁自伤,不久去世。曾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建议。所著政论皆为西汉鸿文。原有集,今散佚,仅存赋5篇、疏7篇以及 《新书》。

今本《新书》10卷58篇,约5万余字。其中《问孝》和 《礼容语上》 有目无书,实为56篇。

《新书》 的政治观点主要反映在 《过秦论》、《藩强》、《权重》等篇中。《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存亡的经验教训。认为“取与守不同术”,打天下 “高作力”,而守天下 “贵顺权”。秦统一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所以 “其亡可立而待也”。提出 “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改变治国策略,以期“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在《宗首》、《藩强》、《藩伤》、《大都》、《等齐》、《服疑》、《益壤》、《权重》、《五美》等篇中,贾谊提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措施。认为诸侯的权力要控制,使其“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权重》)。根据汉初诸王叛乱的教训,得出“大抵强者先反”的结论,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藩强》)。在 《瑰玮》、《时变》等篇中,他认为汉已代秦,“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不能只用刑罚,而要“定制度,兴礼乐”。他还在 《傅职》、《保傅》、《连语》、《辅佐》、《礼》等篇提出,要确立尊君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一套封建的伦理道德体系。强调 “礼”的作用,“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 ( 《礼》)。

此外,贾谊在 《孽产子》、《铜布》、《一通》、《属远》、《忧民》、《铸钱》等篇中提出 “强本抑末”、积贮粮食、“铸钱收官”等经济主张和措施。在《威不信》、《匈奴》、《势卑》等等篇中阐述了抗御少数民族的政策思想。

贾谊继承老子和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对“道”多有阐发。认为 “道者无形,和平而神”,“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应变无极”。承认万物由天地、阴阳二气产生,周流不息,变化无穷。运用于社会的人际关系上,则主张:“舜何人也?……与我同性”(《劝学》); “学问不倦,好道不厌”(《先醒》);“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道术》),同时他还列举了几十对互相矛盾的善恶相反的道德品质,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在《道德说》中他还论述了德有“道、德、性、神、明、命”六理的观点。在《大政》、《修正》诸篇中则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新书》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给汉代统治者提供了种种安国治民的政治设计。其中的“集权”思想和“削藩”主张,对后来景帝、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巩固的统一局面起过作用。书中的许多材料多为《史记》、《汉书》所引用,尤其是《过秦论》的观点,曾被司马迁引作《秦始皇本纪》和《陈涉世家》的结论。总之,《新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初社会和贾谊思想的丰富资料。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