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全集》的主要内容,《曾文正公全集》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曾文正公全集》的主要内容,《曾文正公全集》导读

《曾文正公全集》是晚清曾国藩的一部文集。由李瀚章主编,李鸿章主校,光绪二年(1876)湖南长沙传忠书局刊印169卷本。后经多次刊印,卷数不一。如光绪十四年 (1888年)鸿文书局铅印本164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鸿宝书局石印本154卷,1924年中华图书馆铅印本140卷,1932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32卷,1937年世界书局印行仿古字版4册等。1985年起湖南岳麓书社经过整理校刊,陆续刊出较完整的标点本 《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戊戌(1838)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吏部左侍郎等职。1853年丁忧在籍时奉命办团练,后编为湘军,参加对太平军作战。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天国事务。1864年湘军破天京 (今南京),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1865年任剿捻钦差大臣,翌年因无功而去职,回两江总督任。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屈从洋人而遭舆论谴责。旋回任两江总督,卒于南京,谥文正。

是书169卷包括卷首1卷,奏稿30卷,书札33卷,批牍6卷,十八家诗抄28卷,经史百家杂抄26卷,经史百家简编2卷,鸣原堂论文2卷,诗集4卷,文集4卷,杂著4卷,求阙斋读书录10卷,求阙斋日记类抄2卷,孟子要略5卷,年谱(黎庶昌辑) 12卷。虽号称全集,其实删削甚多,仅是一部选集。

是书奏稿、书札、批牍、杂著中有大量关于曾国藩组织湘军及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情况及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基本政策、军事战略部署和作战情况。其杂著中关于湘军“营制”、“营规”及“爱民歌”等,反映了湘军的组织状况。但其奏稿中有关战事的报告掩饰甚多,相比之下书札尤其家书中的有关内容较为真实,且能反映当时官场的腐败。此外,奏稿、批牍中有些涉及统治阶级办洋务的内容。曾国藩是洋务派代表之一,早在咸丰末年就提出:“购买外国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但全集中这方面的内容删漏甚多。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是书经史百家杂抄、经史百家简编、文集、求阙斋读书录、求阙斋日记等记录了他的学术思想,孟子要略则是辑佚朱熹的原著。在哲学思想上,曾国藩继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吾心之知有限,万物之分无穷,不研于至殊之分,无以洞乎至一之理。”同时,他强调人的主观作用,主张“立诚”;“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 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因此,“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先天固有的“理”,必须通过人们主观的“诚”去体验。在伦理上,他也继承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鼓吹“力去人欲,以存天理”,以此维护传统的纲常伦理。文集收有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所作的 《讨粤匪檄》。

曾国藩在文学上是中兴桐城古文派的代表。其文章私淑方苞、姚鼐,自谓粗解古文是由姚鼐启迪。他治学、作文主张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取儒者之多识格物、博辨训诂,一一内诸雄奇万变之中,以矫桐城末流虚车之饰。”文章义法取诸桐城,更宏以汉赋的气魄,浩然直达,颇有可观。是书的十八家诗抄选录了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元晖、李太白、杜工部、韩昌黎、白香山、苏东坡、黄山谷、王右丞、孟襄阳、李义山、杜牧之、陆放翁、元遗山等古代名家的诗作,是晚清较好的古诗选本。此外,他读书必离析章句,条开理解,证据论议,其鸣原堂论文及求阙斋读书录等开吴汝纶评点诸书之先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