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理论》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物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理论》导读

《物理论》是魏晋时期 一部自然哲学专著。杨泉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16卷。宋时佚失。清代孙星衍据宋马聪《意林》以及《太平御览》中所引该书文字辑为1卷,列入《平津馆丛书》 刊行。但孙氏所据 《意林》为 “武英殿”本,其中《物理论》 与傅玄的《傅子》 互相混杂,不可据,清严可均曾作校勘。此外还有清黄奭辑,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汉学堂丛书》本。在众多版本中,以清王仁俊所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最准确精当,此稿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杨泉 (生卒年不详) 字德渊,三国时吴国会稽郡(今浙江绍兴) 人。隐居著书,是江南地方在野的庶族知识分子。吴亡后,不仕晋。著作除 《物理论》外,还有 《太亢经》 14卷,《杨泉集》 2卷,均亡佚。仅剩《物理论》辑本,和《五湖赋》、《织机赋》 等,收入清严可均编 《全上古三代汉魏三国六朝文 ·全三国文》。

现存《物理论》辑本1卷,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物候、农学、医学及手工业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值得重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探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 ,《物理论》提出了以 “水气为本论”。认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天由元气所组成,而元气则来自于水,水是天地元气日月星辰的根本。《物理论》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它还论述了唯物的人死神灭论。它说:“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焰矣;人死以后,无遗魂矣。其次,肯定“自然之理”客观性的同时,充分注意人的能动性,提出了积极辩证的天人关系说。在天人关系上,《物理论》反对 “天人感应”的神权理论,又反对“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认为人在天力之下,并不是消极无为的。譬如农业耕作,“陆田者,命悬于天”,人力虽修,但遇水旱不时,就会前功尽弃。但如果换种水田,就“制之由人”,“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该书还提出人性可以后天造就的,“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 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物理论》赞扬用人力制造机械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称赞工匠的聪明才智,指出:“方圆规矩出乎心,巧成于手,”“非睿敏精密,孰能著勋,形成器用哉?”在天人关系上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其三,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议论。《物理论》反对豪门士族专权而主张“审官择人”。认为人主以政御人,政宽则奸易禁,政急则奸难绝,主张宽政薄敛,认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 民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物理论》还反对士族名士的清谈之风,认为“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指斥当时望风承声的选举造成了浮华的风气,非但不能发现真正的人才,反而造就 一批“雄声而雌视” 的虚伪之徒。

现存的 《物理论》辑本虽然支离破碎,只语片言,但仍不难看出该书是魏晋时期优秀的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著作。它提出的“以水气为本”的天道观,不但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而且冲破了封建传统的天尊地卑,地服从于天的说教,指出地比天更根本,万物统 一于水。它提出的人死火灭的神灭论,是从汉代桓谭、王充到南朝何承天、范缜等人神灭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一环。它特别注重“良农之务”、“工匠之巧”在改造自然中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与玄学家鼓吹的 “无为无造”、“顺命而终”的宿命思想是对立的。《物理论》力图从当时可能达到的理论水平,去理解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专门去作这种工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几乎是绝无而仅有的”(任继愈 《中国哲学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它不愧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论著。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