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彝族支系撒尼人长期流传的叙事诗。1953年云南人民文艺工作团共搜集到异文20份。后由黄铁、杨知勇、刘绮、公刘整理,先发表于《云南日报》,后《人民文学》、《新华日报》转载,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不同的版本出版,还先后被译为英、日、德、俄等国文字。
《阿诗玛》的内容主要是:热布巴拉依仗权势,强行抢走阿诗玛,并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逼阿诗玛与其子成婚,阿诗玛的哥哥阿黑来抢救阿诗玛,阿黑不畏热布巴拉家的权势,与热布巴拉进行了殊死的较量。阿黑射出三箭,“一箭射在大门上”,“二箭射在堂屋的柱子上”第三箭“正中在堂屋的供桌上”。这三只箭,一箭比一箭厉害,箭箭击中了黑心的热布巴拉,最后热布巴拉被迫释放了阿诗玛。但是,热布巴拉并不甘心失败,他请来了岩神,放水淹死了阿诗玛,阿诗玛变成了回音,控诉着热布巴拉的暴行。
这首民间叙事诗结构完整,语言优美,节奏铿锵。特别是把勤劳、善良、倔强的阿诗玛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活脱,楚楚动人,如诗中写道:“你赶白羊群,白得像秋天的浮云。你绣出的花,鲜艳赛山茶。”劳动的艰辛培育了她的审美观,“两股水到头要淌在一起,青松和嗑松从不分离,春夏来播种,会盘田的人我才中意”。当代著名学者杨知勇在《〈阿诗玛〉整理经过》一书中说:“……开始同志们总不了解为什么撒尼人这样热爱《阿诗玛》,后来认识了他们婚姻制度的基本情况是:‘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的情况严重存在’之后,问题就得到了解答。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理解阿诗玛形象的美丽与崇高。她的理想、行为,照亮了撒尼族的历史长河,无怪乎撒尼人称之为‘我们民族的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