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老子》第二十二章。以首句名篇。今人高亨《老子注译》说:“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阐述他的贵柔弱、贵谦虚、贵退让三个主张。”范文澜《中国通史·老子与庄周》说:“老子看到了矛盾的某些重要法则,特别是正反两面互相转化的法则,成为老子学说的精髓。因为战国时期,贵族领主正在没落中,已没落的企图恢复失去了的特权,未没落的企图巩固将失去的地位,思想上带着消极、保守的色彩,老子学说正是这些没落领主思想的反映。老子学说的精神,不是要发展矛盾,解决矛盾,向前推进,而是要阻止发展,保持原状以至向后倒退。”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说:“老子以其丰富的生活经验所透出的智慧,来观照现实世界中种种事象的活动。他认为:一、事物常在对恃关系中产生,我们必须于事物的两端都能加以彻察。二、我们必须从正面透视负面的意义,对于负面意义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三、所谓正面与负面,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经常是一种依存的关系,甚至于经常是浮面与根底的关系。常人对于事物的执取,往往急功近利,只贪图眼前的喜好。老子则晓喻人们,要伸展视野;观赏枝叶的繁盛,同时也应注视根底的牢固。有结实的根,才能长出丰盛的叶来。由于事物的这种依存关系,所以老子认为:在‘曲’里面存在着‘全’的道理;在‘枉’里面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面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面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在‘曲’和‘全’,‘枉’和‘直’,‘洼’和‘盈’的两端中,把握了其中之底层的一面,自然可以得着显相的另一面。常人总喜欢追逐事物的显相,芸芸众生莫不亟亟于求‘全’求‘盈’,或急急于彰扬显溢,因而引起无数争纷。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本章开头所说的‘曲’、‘枉’、‘洼’、‘敝’,也都具有不争的内涵。”此章老子运用辩证的方法,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矛盾的事物互相依存进而互相转化的观点,并阐明了有道之人顺应自然规律,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便无人能够和他相争的道理。语言简朴凝练,推论严谨,层层深入;句式短促有力,排比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显得气势横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