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夫之
鹧鸪天·藤蓑词
拾得藤蓑挂破船,芦汀柳岸两悠然。曈昽海日生残夜,烂漫江春入旧年。霞散绮,绿飞烟,侬家何处不青天?星辰滥摘从人买,只索苔阴数颗钱。
王夫之《鼓棹初集》收有《鹧鸪天·藤蓑词》五首,此为其二。作者自注:“藤蓑,白沙隐服。”这为我们理解全词提供了启示。
悬一件藤蓑,乘一条破船,主人公的境况已见一斑,何况这件藤蓑还是拾来的! 然而,物质生活的匮乏,丝毫没有妨碍他保持恬淡自得的心境:“芦汀柳岸两悠然。”也就是说,无论小舟荡到哪里,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他都始终委运任化,处之泰然。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大自然的变化在他的心目中也就别具意味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本是唐人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名句,作者全盘移来,嵌入词中。这种做法,前人也并非没有。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照搬唐人翁宏的诗。但晏氏以翁诗入词,自是天生好言语,历来论者公认词胜于诗,而“海日”二句,颇有盛唐之风,一般说来,不宜入词,作为艺术鉴赏力极高的王夫之,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于是,他在二句前分别缀以“曈昽”、“烂漫”,加以形容,竟使得二句唐诗融入词中,显得妙语天成。作者的这一创作实践,对我们考察诗词之别,探讨文学因变,是有着启发意义的。“曈昽”,形容太阳初出由暗转明。“烂漫”,形容春天刚至,大自然的色彩非常鲜丽。人们常说,每一次日出,每一个春天,都有全新的内容,作者抓住这两点来写,无疑是传达寄情山水给他带来的无尽喜悦,那么,他的“悠然”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了。
下片承“曈昽”二句,先写景。“霞散绮”,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句,写朝霞散射天空,有如锦缎,突出了清晨的明丽。谢诗原是形容晚霞,此借用为朝霞,意味自有不同。霞光已出,天色渐明,举目望去,堤上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然毕竟尚有朦胧。故不用“柳飞烟”,而用“绿飞烟”,可见其下字的准确。如此美景,引来主人公的一声感叹:“侬家何处不青天。”此处隐约透露了作者情志。皆是头顶青天,与其屈心抑志,同尘和光,何如小舟漂荡,寄情江海?何况还有这样美的景色呢。有了这样的意度和精神,自然能与大自然完全契合,手摘星辰,当然不在话下。古人因苔点呈圆形,状如钱,故称青苔为苔钱,作者此处用“青苔数颗钱”,乃是极言其少。词中主人公可以“星辰滥摘”,卖给别人时,却“只索苔阴数颗钱”。这不仅给全词涂上了一层浪漫色彩,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细节,渲染了主人公对金钱荣利的看法,使得他的飘然物外有了“根”,也与开篇“拾得藤蓑挂破船”紧密呼应起来。
以渔父的形象表现超然物外的情怀,这在文学史上已是屡见不鲜。但这首词仍然有着时代的影子。众所周知,王夫之是一位民族意识很强烈的爱国志士。明亡后,他隐居著书,消极反抗,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精神,默默地、然而却是有意义地生活着。词中的这位主人公,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他本人的写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