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抒情写景《以讽为赞》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抒情写景《以讽为赞》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此诗以嘲讽为赞叹,另是一体。

不言世人早荣,子独晚遇,却言世多汩没,子独声名,似庆快之至,而实感伤也。(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一)

【诗例】

赠陈二补阙

杜甫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解析】

《赠陈二补阙》作于天宝十年至十三年(751年—754年)待制长安集贤院期间。和杜甫一同待制的朋友陈二晚年得官,杜甫写诗祝贺,但这篇贺辞却是句句嘲讽之言。诗人用“以讽为赞”的技法慨叹了陈二的遭际,也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诗的首联就语含讥讽,不说和那些早得高位的人比你是迟来者,而说和那些至今默默无闻的儒生比,你是幸运儿,表面上是庆贺,实际上却充满伤感。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这是借古讽今,当年汉元帝曾在东观殿博选文学之士授以官职,汉文帝能擢拔司马相如于草庐之中,不想你陈二也逢上这样的圣明朝廷了。这圣明朝廷却是在人才老迈之时才予擢用,岂不是绝妙的讽刺! 诗的颈联用 “皂雕”、“天马” 比喻对方老而能行,但一个“急”字,也暗寓年事已高,能供奉朝廷的时日不多了。诗的尾联表面上是勉励对方的“壮语”,实际上是嘲语、反语,应作“虽得青冥里,可怜白发生”读。通篇读下来哪有一丝一毫可贺之处呢?只让人觉得其人可悲、可悯、可叹! 这正是 “以讽为赞”手法达到的审美效应。

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首诗虽句句讽语,却又处处真情,不但揭示了陈二的辛酸,还蕴含着诗人自身的辛酸。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在长安应试,谁知宰相李林甫从中把持,所有应试者竟无一人录取,他反而在皇帝面前表贺“野无遗贤”;杜甫呈献《三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叫他待制集贤院,考试录用,谁知又是李林甫作梗,考试后便永无消息,逼得年过四旬的杜甫不得不发出一封封企求引荐的诗函。他自况“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丈》),这和“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不是同一心境吗?所以在《赠陈二补阙》里的讽语中包含着诗人深切的自身感受,是对朋友的善意的揶揄,也是一种自嘲,更是对朝廷昏愦、李林甫等嫉贤妒能、“儒冠多误身”的现实的抨击。因为这种以讽为赞的技法中包含着社会真实,所以才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力量。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