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修辞用韵《炼字》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修辞用韵《炼字》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好诗须有章法、句法、字法。章法有数首之章法,有一首之章法,总是起结血脉要通;否则瘘瘴不仁,且近攒凑也。句法杜老最妙。字法要炼,然不可如王觉斯之炼字,反觉俗气可厌。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何世璂《然镫记闻》)

【诗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

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分。这三者的关系正如刘勰所阐述的:“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心雕龙·章句》)这就要求诗歌不仅要炼章炼句,更要“炼字”。诗句中炼得好的字称作“诗眼”。就如同人的眼睛,“精神全在阿堵间”。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把诗眼分作几类:“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字、“撼”字就是锤炼得极佳的一句之眼。而警拔则是要求把字锤炼得警策动人,出类拔萃。警拔是诗眼所达到的效果。

诗句中的字要炼成诗眼,达到警拔的效果,首先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情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水气的特性,也写出了云梦泽的广大和梦幻般的情调,也使我们理解了潇湘二妃何以会在洞庭湖中出没了。一个“撼”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洞庭湖水势的浩大。岳阳城和八百里洞庭湖相比是如此渺小,以至于洞庭波涛仿佛撼动了岳阳楼,诗人写出了浩瀚的湖水的波涛所给予人的目眩的感觉。其次,要达到警拔的效果,还要求所炼之字响亮有力,如同重锤敲击读者的心弦。如“蒸”和“撼”字都是用的动词,读来音调铿锵,在诗句中占有关键地位,因而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另外,所炼之字还要注意情景交融,如刘熙载所说:“情句中有景字,景句中有情字。诗要细筋之骨,必由善用此字得之。” (《艺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无疑是写景的名句。但在这景句中,却深藏着诗人的情感。“景语即情语”,中国古代诗歌中很少单纯的写景句,况且这首诗乃是干谒诗,其目的是求荐,虽是写景,却为托意。“气蒸云梦泽”写出了梦幻般的世界,寄寓着诗人的迷茫和向往之情;“波撼岳阳城”则写出了洞庭湖波涛的凶险,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同时这二句又显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一个气量狭小的人,当然写不出这样魄大的诗句来。正因为这二句诗隐藏着诗人的情感和抱负,因此后面才有“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叹。最后,诗句要警拔,所炼之字还要有创造或加深意境的作用。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指出过诗眼对意境的重要性:“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 ‘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 同样,“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著一“蒸”字和“撼”字,境界全出。诚如王渔洋所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此二句诗不正因了这两个字的锤炼而成了歌咏洞庭的千古名句吗! 纵使诗圣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难以超越之。

唐诗中有许多锤炼得恰到火候,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坼”与“浮”字。“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的“入”与“归”。而中唐贾岛的“推敲”故事也是家喻户晓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推敲字眼便是炼字的功夫。又如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便改动过十许字,始定为“绿”字。此一“绿”字便是达到了入神造化的境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