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相反相成《句式奇变》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相反相成《句式奇变》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庄子文多奇变,如“技经肯綮之未尝”,乃未尝技经肯綮也。诗句中时有此法,如昌黎“一蛇两头见未曾”,“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君不强起时难更”。坡“迨此雪霜未”,“兹谋待君必”,“聊亦记吾曾”,余人罕敢用。 (黄彻《䂬溪诗话》卷五)

【诗例】

南山诗 (节录)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解析】

自然界的美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美的喜爱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爱浩浩洋洋一泻千里的大江,也有人爱冲波逆折的回川;有人爱平坦如砥的朝天大道,也有人喜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有人喜爱自然玲珑的小桥流水,有人偏爱丑陋古拙的怪石根雕。在诗文的创作上何尝不是如此。拿诗文的结构来说,有人喜欢开门见山、落笔点题;有人却爱盘马弯弓、慢慢道来;有人喜爱移步换形、脉络分明;有人却喜逆起得势、穿插倒叙。在句式上,传统美学喜爱自然流走、以畅达为美,但也有人偏偏唱反调,以折拗生新为美。这种新的美学观念,在律诗的创作中始作俑者大概是杜甫,至韩愈则大放异彩。杜诗中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本意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有意来个折拗。又如“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应为“儿童惯看宾客喜,鸟雀得食阶除驯”。诗话中所举的几首韩愈诗也是如此: “一蛇两头见未曾”(《永贞行》)应为“未曾见一蛇两头”;“君不强起时难更”应为“君不强起时难更”(《寒食出游》),“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南山诗》),应为“计日月拘官,欲进又不可。”黄彻在诗话中把此称为“句式奇变”。所谓“奇”是与“偶”的对举,指在律诗中舍弃流畅对偶等句式上要求,变为一种“奇”的散文式句法,是一种折拗之美。诗人们有意追求句式奇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为了强调某个事物和某种感情,故不顾句式折拗而把此置于句首,以加深读者印象。如杜甫的“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是要强调自己友人很多,以至邻居的孩子习以为常,见客来不畏而喜。下句则强调鸟雀驯良的原因是“得食”,这当中自有言外之意。“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亦如此,诗人有意要强调“香稻”和“碧梧”,以示草堂可以安居。

二是为了对仗或音律上的需要。如《南山诗》中“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为了和上联“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以及下联“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押同一韵脚。《永贞行》中的“一蛇两头见未曾”也是为了与下句“怪鸟鸣唤令人憎”结构和韵脚相同,故在句式上颠倒了一下。《寒食出游》中“君不强起时更难”既为了与上联的下句“不共新妆比端正”及下联的下句“寸步难见始知命”押同样的韵,又避免与此联的上句“桐华最晚今已繁”在韵脚上冲撞 (如不逆折应为“时更难”,则与“繁”同为平声)。

句式奇变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诗人自觉的新的美学追求,这在韩愈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在诗歌创作上,经过盛唐李杜王孟诸大家的多方开拓,中国古典诗歌已攀上了它极度繁荣的顶峰。到了韩愈生活的中唐时代,几乎是难以为继,要想有所突破卓然成一大家,就必须另辟蹊径,不能跟在盛唐诸公后面一步一趋;就必须树立新的观念,不能再对传统美学顶礼膜拜。韩愈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提出“陈言之务去”,自觉地背叛传统美学,开始一种以“险怪”为特征的新的美学追求。这种特征表现在创作原则上就是用一种异常狠重、动态感异常强烈的力度美来取代传统的平和中正之美; 在构思意境上则以至险至怪的荒诞美来取代传统的自然之趣和神游之乐; 在表现手法上则把古典诗歌中的以美衬美或美丑对比等手法改造为化丑为美或以丑为美; 在句式上则创造一种散体之美和折拗之美来与以对称、和谐所表征的传统诗美相对抗。在这方面,他一是大量采用散文化句式,如《此日足可惜》诗140句,散文化句式占了一大半,而且通篇奇句单行,完全打破整饬匀称的诗体结构;二是大量运用虚词造成诗的散文化,如《陆浑山火》中的排比铺陈连用了51个“或”。三是句式奇变,有意破坏传统诗美的构架和节奏,造成一种折拗之美,借以体现诗人新的美学追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