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起拙巧唤》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贾岛“三月正当三十日”与顾况“野人自爱山中宿”同一法,以拙起,唤出巧意,结语俱堪讽咏。(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诗例】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解析】
此诗是留恋春光之作,初读似质木无文,淡乎寡味,但反复读之,便觉诗思奇僻,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别具匠心的谋篇构思,将寻常惜春之情表现得深挚精警,动人心弦。
前两句写春光即去。“三月正当三十日”,是“正当三月三十日”的倒文。诗劈头一句毫无藻饰、瘦硬怪险的大白话,看似平淡如水,了无余韵,实则韵味如盐溶于水中,细细品尝,方可得之。诗人其所以特意写出“三月三十日”(即诗题中的“三月晦日”),并强调以“正当”二字,是因为这一天春日的韶光烟景就要离别苦吟的诗人悄然而去。诗人热爱春天、眷恋春天,对春天即去的日子,便有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感受,于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将这一特别值得珍惜的日子写了出来。读了“风光别我苦吟身”一句,再来回味“三月正当三十日”,即知其中含蕴着诗人强烈的惜春之情。
后两句写秉烛赏春。“共君今夜不须睡”,是诗人向刘评事提出的请求。为什么“不须睡”呢?原来晓钟一响,就是夏日了; 晓钟未响,仍是春天;春天是美好的,且转瞬即逝,那么仅剩的一点春光就弥足珍贵,决不能让其白白地逝去,而应秉烛游赏。读了结句“未到晓钟犹是春”,便可领悟到“不须睡”三字有玩味不尽的意蕴。这两句看似随口道出,却含蕴丰富,令人想见春日风光之美和诗人对它的挚爱珍惜之情,不然诗人何以打算整夜不睡,秉烛赏玩呢?
此诗在谋篇构思上的特点,就是王世贞所说的“以拙起,唤出巧意”。文学艺术上的拙与巧,有其特定的涵义。拙来源于巧,巧是拙的基础,拙是更高意义上的巧,即大巧。老子说: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韩非子说:“巧为輗,拙为鸢”,因为花三年时间制造一个会飞的木鸢,却只飞一天就坏了,而花一个早晨制造一个车輗(马车上的部件),却能负重行远,使用很长时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可见拙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是“落尽豪华见真淳”,是不假雕饰,返朴归真;达到艺术上的拙,是很不容易的,非得有深厚的工力,非得下一番苦心。拙是在自然天成、平淡无奇的外表下,蕴含丰富的内容、深长的韵味,具有优美的意境,即拙而有味,拙而有趣。此诗起句以大白话出之,看似浅俗平淡,其实“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东坡《评韩柳诗》),读了下文之后再来回味,便觉情趣盎然,韵味悠长。这就是“起拙”,实则大巧寓焉。正是这一“起拙”为下文抒情言志留出了很大余地、作了很好铺垫,故三四两句能将诗人秉烛夜游的惜春之情表达得十分真切感人。这就是唤出“巧意”。读这首诗就像是吃橄榄,初尝无味,咀嚼下去,回甘之味便津津然生于口辅之间矣。惜春本是人们早已写滥了的内容,前人佳作甚多,很难翻出新意。贾岛独辟蹊径,以起拙唤巧的艺术构思,使此诗在层峦叠嶂之前别开峰壑之胜。正如黄叔灿评此诗所说:“用意良苦,笔亦刻挚。” ( 《唐诗笺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