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相反相成《渺小题运以大议论》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相反相成《渺小题运以大议论》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白乐天咏《青石》诗,略曰:“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词,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渺小题运以大议论,当与《立碑》 一首参看。(宋长白 《柳亭诗话》)

【诗例】

青石



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托志诗。白居易元和初年在朝为官,曾任左拾遗等官职,颇受唐宪宗的赏识。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达则兼济天下”,因而极思改革黑暗朝政,中兴唐王朝,企望贞观与开元的盛世再现。他耳闻目睹权贵显宦奢侈腐败,巧取豪夺,朝政弊端,民生疾苦,便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反映出来,表现出鲜明的爱憎,以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青石》是其讽谕诗的一篇,透过刻碑的青片石这一寻常物,而作大文章,即关系治国安邦,为人处世,传统文化道德等重大问题。清代诗评家宋长白在其《柳亭诗话》中,对白居易《青石》诗作了如上恰切评述,深有见地,切中白居易创作此诗要的。

《青石》诗共24句,分为两个大部分。前12句叙事,后12句议论,叙事与议论结合,小题大论,发人深思。

诗的第一部分共12句,分三个层次叙事。前四句,“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说官僚、贵族死后刻石立碑,要留名千古。长安东南的兰田山盛产刻碑的青石,人抬车运,弄到长安富豪人家。“石不能言我代言”,代青石说话,这就是“发端奇特”之所在。接着四句以写不愿作的事情:“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道破了当时腐败的世风,生前作恶多端,死后还要在自己坟前立碑,欺骗不明真相的后人。虚伪奸诈是碑主们本质的写照。生前骗人,死后也要骗人。青石对此亦有苦衷,揭露功德碑文的虚伪性,不刻实录而伪造虚辞、青石不愿再代这些无耻的功德老爷们挨骂。这是诗人代青石讲的第一件事,借石骂世。青石亦有愿为之事:“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青石愿意在自己身上刻上忠臣烈士的事迹万人仰慕,世代珍护。颜氏即颜真卿,大书法家,爱国的忠臣烈士。死赠“太师”。“段氏”是指唐德宗时的官吏段秀实,在作地方刺史时,爱民如子,反抗强暴,清廉正直,拒绝贿赂。死后封为“太尉”。这两个人为后人所景仰、是忠臣烈士的楷模,坚贞的样板。

诗的第二部分12句,也分为三个层次,是诗人借青石发议论,深化诗歌主旨。前四句是议论人们读碑文之后的感发:“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赞美上述二公义心永存,死节不移,千古完人。中间四句写刻碑放置地点,一块碑石竖立在高山之上,一块碑石沉于深水之中,无论发生怎样的世道沧桑变化,高山为水,深谷为陵,而碑石永存。虽然二公尸骨可变为尘土,二公英名永不灭。这种违常情的放置碑石,是小处作大设想,不着眼于个人的坟前道旁的空间,而想到的是万古千秋。对比之下那些生造功德者,奸伪叛乱者,欲名长存,反而速朽,这又是何等的渺小!结尾的四句正是画龙点睛,揭示出劝戒世人的主题,归结到为国为君、修养品德上。

总之全诗对一片青石发奇思,从刻碑的小事,升华到如何为国为君,作千秋百代所敬仰的忠烈坚贞之人的问题。此诗的突出特点是立意深刻小题大论,以小见大。从一片青石的采择,琢削,刻字,竖碑等些许小事,挖掘出其后面的深刻的主旨,暗示出唐王朝社会风气败坏,勋德衰败;造成忠烈、爱民之士被冷落;不忠不烈的人窃居权要,死后还要竖碑立传,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渺小题运以大议论”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在立意说是以小事反映大问题,在写作上则是将小题目写成大文章。小题大作其重点是以小见大,诗词中常用的方式有以典型小景物反映大境界,如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小窗口反映“西岭”、“东吴”的广阔无垠的艺术大境界。有以典型的社会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内容。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折戟”,“东风”“大乔”、“小乔”等小事细节,反映三国时赤壁大战之争,并借以表示对战争胜负的看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