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题《一句一转》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哀王孙》是乐府体,故起用比兴,“高帝子孙”六句,笔头提得起,尤佳在一句一转,曲尽贼中相逢心胆俱怯光景。(施补华《岘佣说诗》)
【诗例】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春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解析】
《哀王孙》作于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城之后。当时没有来得及追随唐玄宗逃走的公主、驸马、皇孙被大量杀害。杜甫在由鄜州往肃宗所在的灵武投奔时,在延州被敌军俘往长安。在叛军占领的城中遇到藏匿的皇孙,写下了这首乐府体的七言古诗。杜甫的忠君与爱国是紧密相连的,他同情皇孙的遭遇,反复加以安慰,谆谆告诫,望其善自保重,表明了自己反对叛乱,拥护朝廷的立扬。
“高帝子孙”六句受到施补华的青睐,以为“佳在一句一转,曲尽贼中相逢心胆俱怯光景”。“转”,就是转折,指行文中,下文对上文较大的发展变化。近人刘公坡《学诗百法·章法》中,专设《转笔呼应法》一节,其文曰:“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 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
杜甫这六句诗主要运用了反转和进一层转的手法。“高帝”句是用事。以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大多有鼻梁高这一优良面相的史实喻指李唐子孙的面相都有皇族的标志。下句承此而来:因是“龙种”所以应该与常人不同。对皇族的迷信是封建文人的通病,杜甫也未能免俗。“豺狼”句是明显的反转。豺狼应在野而反在邑,龙应在邑而反在野,这正是安禄山叛乱造成的颠倒混乱的现实的写照。下句又是反转,形势虽然如此不利,但王孙仍应善加保重。言外之意:邪恶不会持久,正统必将恢复。“不敢”句继续反转。爱护敬重王孙,却不敢和王孙多说几句话,因为长安城在叛军手中,此刻处身道边,随时有被捕、被害的危险。下句再反转。处身危险中又舍不得即刻抛开王孙逃身保命,还是希望能在王孙身边多呆一刻是一刻。这是忠君爱国的本性所产生的依恋之情,是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
在当时叛军的暴力恐怖之下,与王孙接触会招来杀身之祸,而不与交谈则无法传达自己的劝勉之意,王孙可能会自暴自弃。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杜甫冒险与王孙晤面交谈,同时又提心吊胆,唯恐此举不慎,结局难以收拾,这种心境很难表达。诗人运用“一句一转”的艺术手法,曲折尽情地抒写出来,可谓高手。
转法是一种深层表达的技法,它是与作品内在的深入性息息相关的。作家如不能深入认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矛盾性,就不能有机地使用此法。古代评论家对此也是有所领悟的。明人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说: “得转之妙,其于文过半矣。”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
曹植《七哀诗》时也说: “语语紧转,转转入深,妙绪不穷。”
除曹植《七哀诗》外,巧妙运用转的手法,取得佳妙艺术效果的诗还有不少。如汉乐府《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等篇都是颇受后人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