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拟喻托兴《潇洒流逸》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拟喻托兴《潇洒流逸》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杜律不难于老健,却难于轻松。此诗潇洒中见流逸。(黄生《杜诗说》)

闲适之趣,依依动人。中四句,所谓“事事幽”也。(黄叔灿《唐诗笺注》)

【诗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解析】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往往不限于一种风格。例如李白的诗风是飘逸豪放,但读其《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和《丁都护歌》,却又那样质朴深沉。白居易的诗风,既有新乐府诗那种“率而直、浅而肆”的直白浅切,又有《长恨歌》、《琵琶行》那种风情宛转、余韵悠悠的诗章。同样地,杜甫作为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沉郁顿挫是他的主体风格,但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乏《江村》这样被黄生称为 “潇洒流逸”之作。

潇洒流逸,指的是诗歌的一种美学风格,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此专立一类,概括其特色是“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欲得愈分。”司空图所说的,既有诗人内在的气质和秉性,又有诗作外在的结构和形式,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

先说外在形式。潇洒流逸这种风格表现为洒脱自然,不陷于拘紧和促迫。它要求如行云流水,舒卷自然,不显丝毫刻画之痕;它不追求美词佳句,却处处美不胜收。杜甫这首《江村》即是如此,就从切题这个角度来说,就像冯舒所称赞的:“不必粘题,无句脱题;不必紧结,却自收得住、说得煞;不必求好,却无句不好”(《瀛奎律髓评》)。诗题曰 “江村”,起句“清江一曲抱村流”就紧扣此题,这是明扣;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则是暗扣。因为梁上燕自是“村”中景象,水上鸥当属“江”上情景。同样地,“老妻画纸为棋局”是写 “村”,“稚子敲针作钓钩”意在“江”。所以从扣题上来说,既“不必粘题”又“无句脱题”,诗意与诗题若即若离,欲还复往,“如不可执,如将有闻”,显得自然洒脱、飘逸轻松。另外,从诗人的遣词来看,诗中多用复字却又无声律之弊。我们知道,律诗中忌用复字,诗家称为“犯复”,但此诗的首、颔二联却多用复字,如首联 “江”、“村”二字两处出现; 颔联中的 “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再加上上联的“事事幽”,可以说是多处犯复。但正像律诗中的拗句一样,容易产生生涩之弊,但如“救”得好,反能给人生新硬拔之感。犯复也是如此,它易产生声病、语意重复之弊,但如用得好,不但能加深印象,还给人一种音调圆熟、回环复沓、自然流走之感。这首《江村》就是如此,只不过在多处犯复之中又显得举重若轻,更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这种潇洒的诗风也是诗人内在情感和秉性的体现,也就是司空图所说的 “高人惠中,令色絪缊”。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年)成都浣花溪畔,此时草堂新成,经过四年颠沛,饱尝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有了个安身之所。面对着浣花溪畔清幽的夏景和终获安居的亲人,不由得情由境生,昔日的“满目生悲事”变成了今日的“事事幽”,长期的悲苦愁郁代之以暂时的宽慰和轻松,这位“不难于老健却难于轻松”的诗人也由沉郁顿挫为潇洒流逸。全诗即以“事事幽”为基调,写江村夏日的所见所感:梁间燕子,自去自来,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与忘机不疑、恬情适性的物情相映,人事也怡然自安、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作棋局,不为物累,自得其乐,且如相亲相近的白鸥一样,与诗人共销永日,相亲相伴;稚子敲针为钓,也是自寻乐趣,各得其所。咏歌之际,环境的清幽,亲人的安闲和相亲,诗人的萧散和惬意表现得异常充分,而这种萧散和惬意正出于淡泊的志向和高洁的情怀——“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之外更何求”。这既是诗风潇洒飘逸的内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