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武王,无兢维业。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颂诗中有许多是歌功颂德的庙堂文学,它们用板滞的形式和典重的语言,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周颂》中《武》,《赍》等篇即属于颂扬武王灭商的“大武舞”乐章。这一舞蹈的大致性形可从《乐记》中见出。
《诗经》中有几篇记载周王朝从创业到兴盛过程的史诗,象《公刘》,《绵》、《皇矣》、《大明》等篇。从中我们可以见出周王朝的演化轨迹。周的祖先本是很早就散居在我国陕西泾、渭流域的一个部族。它最初的根据地是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时,人口渐多,迁至于豳(今陕西枸邑)。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下(今陕西岐山一带)居住,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文王时,势力日益强大,文王之子武王遂一举灭殷,建立一个版图更大的王国,这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的事。《武》所歌颂的正是武王这一光辉业绩。
诗歌开端便是对武王的大加颂扬。於,赞叹声。皇,光耀。维,以也。烈,功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啊!(我)光耀四射的武王,他实际并无心于争那赫赫功绩!按之,这句诗是为武王的开脱之辞。武王伐殷,杀死纣王,这是锄除暴君,拯求生灵于苦海,而不是什么争权夺利。其实,历代统治者之间的争斗并非以人民利益出发,此处纯属溢美之辞。不过文王,武王的统治的确比纣王开明得多,宽松得多,这也是事实。
“允文文王”以下四句记叙文王创下基业,武王嗣承并发扬光大的历史事件。周代自文王时逐渐强大起来,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据史书记载,文王解决了虞(今山西平陆),芮(今陕西大荔)两国争端,两国附周。之后又败戎人,攻灭密须,黎、邘,崇等国,建丰邑为都。文王招纳贤士,有吕尚,楚人鬻熊、孤竹国人伯夷、叔齐及殷臣辛甲等。在周朝建国的历史上,文王的功绩的可谓大矣。所以这里说“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意思是:文德彰彰的文王呵,(你)能够为后来人打开通道。“嗣武受之,胜殷遏刘”,是说武王嗣承了文王的基业,打败殷商帝王,阻止商纣王惨无人道的杀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武》虽是专颂武王的,却又把文王也扯进来,诗作者很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实际上,如果没有文王的功劳,武王灭商之举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诗的最后一句很简明扼要,决不拖泥带水,从中可以窥探一种内在的力度。“耆定尔功”,当然指的是武王。耆,致,达到。《毛传》:“耆,致也”。《正义》引王肃说:“致定其大功,谓诛纣以定天下”。《后笺》:“致与至同,谓至此而后定文之功”。
该诗的作者当是周代精通音乐的文臣。朱熹《诗集传》载:“春秋传以此为大武之首章也。大武,周公象武王武功之舞,歌此诗以奏之。礼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然传以此诗为武王所作,则篇内正有武王之谥,而其说误矣。”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远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所以形成了中国诗歌的种种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