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二经
《五藏山经传》卷五载:“此经所志,自孟津南行循伊水南岸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自今河南孟津南,沿伊水南岸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lǘ)麋(1),其鸟多鹖(hé)(2)。
【注释】
(1)闾:就是前文所说的长相像驴,长着羚羊角的山驴。
(2)鹖:鹖鸟。据古人说,鹖鸟像野鸡而比它大一些,羽毛青色,长有毛角,天性好勇喜斗,一开始战斗就会直到斗死为止。
【译文】
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以鹖鸟为多。
【原文】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
再往西南二百里,有座山是发视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出产磨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是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有花草树木。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1),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1)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是鲜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体像一般的蛇,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它的出现预示着地方上会遭遇大旱。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1),鸟翼而蛇行(2),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豺:一种凶猛的动物,体型似狼而小一些,身体一般是棕红色,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和喉部是白色。
(2)蛇行: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是阳山,山上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体是人的面孔,长着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行动却像蛇一样爬行,发出的叫声如同人在呵斥,在它的出现预示着那里要发生水害。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1)。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lòng)蚳(chí),食之不眯。
【注释】
(1)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泽鲜红如赤火。用这里生产的赤铜制作的刀剑是非常锋利的,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样。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铜打造的。
【译文】
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是昆吾山,山上有丰富的赤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猪却长着角,发出的叫声如同人号啕大哭,名叫蠪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做噩梦。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ā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wàng)草(1),可以毒鱼。
【注释】
(1)芒草:又作莽草,也可单称为芒,一种有毒性的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可能芒草长得高大如树,所以这里称它为树木,其实是草。
【译文】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葌山。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棠梨树而叶子是红色的,名叫芒草,可以用来毒杀鱼。
【原文】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座独苏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流。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
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是蔓渠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名叫马腹,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和虎一样的身子,发出的叫声如同婴儿啼哭,是会吃人的。
【原文】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译文】
总计济山山系的首尾,自辉诸山起到蔓渠山止,一共九座山,绵延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鸟的身子。祭祀山神要用毛物作祭品,再用一块吉玉,把这些投向山谷而不用米祀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