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赏图
明·姚绶作
纸本设色、水墨
纵三一.二厘米
横四八.三厘米(略有大小)
藏上海博物馆
此图是姚绶七十三岁时的作品,又叫《心赏山水册》,有《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水村图》、《荡舟归庄图》、《仿赵伯骕芝芳图》、《濠梁坐钓图》、《孤山泊舟图》、《鹦湖舟行图》、《西湖图》等。每图并有对题诗词,引首自题“心赏”两字,又书“心赏册引”一篇,诗文图画两相并美。
册中数幅为仿前人之作,若《鹊华秋色图》,结构与赵孟頫的原作相近,只是山峦和树木、村舍的安排较为紧凑,减省了林木间葭苇的点缀;笔墨的勾皴趋于简略和光洁,更多以湿笔出之;色彩以淡青绿和赭石为主,不如原作之秾丽,使画面别有一番明洁清雅的意蕴。另一幅《芝芳图》,虽题仿赵伯骕,但更多采用了唐人整饬古质的笔法。从技巧角度言,这些画幅不及前代大师那样精熟,显得有些力绌不支。但画家其意并非单纯的临抚,而是借前人的画题体现自己追求古雅的艺术意趣,诚如明杨循吉《松筹堂集》所评的“进学唐品得古意”。这种略带拙意的画格,正是明代许多文人业余画家的特点,画史上称之为“利家”画。
心赏图
图册中其他画幅的内容,大体沿袭了元文人画家的隐逸山水主题,然而基于画家本身的阅历和修养、品性等因素,又铸上了浓厚的个性色彩。姚绶曾在天顺八年(1464)四十三岁时中进士,以甲科官至监察御史。成化初出任永宁知府,不久辞官回到家乡嘉善,居住在大云里,于流泉竹林之间筑室名丹邱。又造一艘舟船,题额日“沧江虹月”,他学着米家(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书画船的样子,乘舟泛游吴越江湖,以吟诗作画排遣岁月。这种忘情泉石烟霞的悠闲生活情趣,很自然地流露在他的作品里。如《水村图》,春江荡漾,白鸥浮游水面,陂岸板桥,杏树孤亭,隔河竹林深处有人家,一派秀美的水乡景色;《孤山泊舟图》,一座青山拔地而起,周围峰岫在云涛雾海中忽隐忽显,山脚下翠树屏列,湖光潋滟,拱桥垂柳,孤舟泊驻湖心,传写出杭州里湖孤山雨后的奇幻风光。其他若《鹦湖舟行》、《濠梁坐钓》等图,都表现出文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怡然心情。画面的构图简洁平实,色彩轻快鲜明,充溢着平和明朗的气氛。我们试把它们与元代的隐逸山水画比较,就不难发现,无论在意境构造和艺术情调上,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姚绶生活在社会趋于稳定繁荣的明代中期,尽管他中年解官归里,但心境是宁静舒放的。不像元四家那样,怀有因时世动荡、政治窳败而产生的不稳定感和失落感,因而他们所写的作品里蕴含着愤世绝俗的情绪,表达孤独、凄冷的心境。姚绶对自然山川的感受更多带有愉悦的审美享受意味,这正是时代的使然。其山水画审美意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姚绶的绘画渊源出自赵孟頫以来的文人画体系,“其于吴仲圭、赵松雪、王叔明数家墨气皴染,俱妙得神髓”(《无声诗史》)。此图册集中体现出他的艺术特色。其中用笔的浑重凝练最得吴仲圭的要谛,如《荡舟归庄图》里,坡石和树木浑厚的勾斫线条和侧笔皴染法,树叶的重墨点染,俱取法仲圭。还有一类松秀苍润的笔法,又是汲取了黄公望的长处,这在《鹦湖舟行图》和《西湖图》的山峦画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他对赵孟頫那种温润秀逸的笔墨也深有领会,《鹊华秋色图》和《水村图》即颇有赵氏遗韵。而《孤山泊舟图》,则可称是他设色山水的创格,图中孤山用粗重的线条略加勾皴,然后敷染赭石和青绿,并用“嵌宝点”密点苔,使主峰分外明艳夺目。云海中的峰岫以淡墨渲染,犹如玉簪插空,湖边的丛树以汁绿用点放笔渍染,青翠欲滴,加上迷濛的云雾和大片茫茫的湖面,使全幅画既鲜艳明丽,又深远空灵,若梦幻中的仙境,令人神驰意荡。画家正是以心来体察自然,并巧妙地熔水墨、青绿、勾皴、泼染等技法于一炉,才创造出独特的风貌,这在当时山水画中是很少见的新格。作者自己在引言中就说过:“妙夺天造,得于言意之表者,洞彻于一览之间,是不以目为目,而能以心为目也。”
册前有清莫和题内签,历经清何昆玉,近人朱葆慈、谢刚国、谢况、周鸿孙等收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