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二十一节》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刚经·第二十一节》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

①度:指使众生进入涅槃境界而获永恒解脱。玄奘译本作“度脱”。 ②有我、人、众生、寿者:即前文所讲的“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指对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四种相状的执着。真谛译本作“即是我执……”;玄奘译本作“有我执……”;义净译本作“有我见……”。 ③凡夫:广义指“六凡”。即天神、人类、阿修罗(恶神)、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的各类众生。这里指尚未掌握佛法义理,未得解脱的俗人。流支译本作“毛道凡夫生”(“毛道”亦称“毛头”,本义为“愚夫”。喻愚夫心行不定犹如轻毛随风而东西);真谛译本作“婴儿凡夫众生”;玄奘译本作“愚夫异生”(“异生”即凡夫,谓其由无明所致而随业受报,堕于六道之中,各自不同,互有差异,故名);义净译本作“愚夫众生”。

【译文】

如来佛对须菩提及座下弟子们说:“须菩提,刚才我说无上圣智本性空寂、了无可得,绝对平等、凡圣一如,只要离一切执着之心,修一切善性之法,任何人都可证悟此智而获得救度。不知你们意下如何。你们千万不能认为如来佛是这样想的,‘我将去救度众生’。须菩提,可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从真实的角度来讲,并没有什么众生可让如来佛去灭度。如果如来佛认为实有众生可度,那么,如来佛本身就是执着了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须菩提,如来佛说有我的意思,并非真实地有我,但凡夫俗子妄心横行,不明无我之理而硬是认为有我。所以说,若如来认为实有众生可度,如来就是认为有我;而认为有我,那就不是如来而是凡夫俗子了。”

“须菩提,所谓凡夫,如来佛认为并非是真实的凡夫,而只是假名的凡夫。”

【赏析】

本节经文是直接从上节衍生出来的。上节讲无上圣智绝对平等,无有高下,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只要远离一切执着,修持一切善法,皆可平等地证得这种智慧。因为这种智慧从本质上看就是无所得、无所住,所以一旦达到毫无执着、了无所得的纯净心地,这种智慧也就算是得到了。由于这种智慧是至高无上的圣智,所以证得此智也就是证成佛果,获得最终解脱。可见人的解脱与否,并不在于谁来救度,关键在于悟理。但是,一般人总是认为如来佛是救度众生的教主,凡夫只有通过他才可获得最终的解脱。这种认识与上节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如来佛又辗转说明而推衍出本节经文。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否定救度众生的真实性。这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说明如来佛不认为自己可以救度众生,因为如来佛无有我执,并不认为有真实可取的我存在。二是说明实无众生如来可度,因为众生本质上也是不真实的,如来绝无众生之执。所以说,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本身都是一无所有、了不可得,真性之内毫无差别,圣智面前绝对平等。

实无众生可度,关键是因为真性之内的绝对平等,而这与一切法无我又是密切相关的。如来说有我并非认为有真实之我。谁认为有我,谁就是凡夫。本节第三段是随说随破之文,即对上述所说的凡夫的破除,指出凡夫也非真实的凡夫,由于并无实体可得,所以只是假名为凡夫而已。

前面的经文曾先后三次提到灭度众生。第一次是经初如来佛回答须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之问时说的,其文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离我相度生。第二次与此文略同,只是紧随其后有文曰:“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是否定有能度众生之菩萨。第三次经文曰:“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这也是否定有能度众生之菩萨。本节所讲的度生,如前所述,是为了解释真性之内平等、为何还有度生的疑问。

【评赞】

关于这段经文南宋李文会居士点评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不见有众生可度。又云,谓诸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妄想,于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有取舍分别之心,迷情盖覆菩提之心。佛出于世,教令觉悟。降六贼,断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停留纤毫滞碍,即是见性。实无众生可化度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