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女俪经星,姮娥棲飞月。惭无二媛灵,託身侍天阙。阊阖殊未晖,咸池岂沐髪。汉阴不夕张,长河为谁越。虽有促宴期,方须凉风发。虚计双曜周,空迟三星没。非怨杼轴劳,但念芳菲歇。
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作为两个星座各不相涉。至汉代,牵牛织女被拟人化,成为具有悲剧色彩的一对夫妇,从此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宏伟而漫长的“牛郎织女”系列,咏叹牵牛织女“限河梁”、“遥相望”的相思之苦,表现他们“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谢惠连《七夕咏牛女》)的会短离长,突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悠悠情韵。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在这个“系列”上旧中出新,独辟蹊径,替织女代言,把织女作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向牵牛倾诉复杂的内心情感。
开头四句抒写失偶的苦闷。婺女,星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经星,即二十八宿等恒星。婺女星与二十八宿中的别的恒星并驾偕依,美丽的嫦娥栖息在飞转光耀的月亮上,我织女恨无二位美女的神通幸运,不能托身天街,侍奉天阙,并常以此为愧。艳羡中见出孤独,埋怨中蕴含深情。“阊阖”四句则写织女对牵牛的抱怨与表白。阊阖,指天门,此用《离骚》“倚阊阖而望予”,言天门未开,不见光耀。又,屈原《九歌》“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咸池,即天池。汉阴,河汉之南,这儿指银河对岸。《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夕,黄昏。张,陈设。洪兴祖云,“夕张者,犹黄昏以为期之意。”这四句是说,天门不开,光泽不披,我怎能去天池沐浴晞髮、整饰仪容?河汉的对岸既然没有美好的约会和心上人的精心准备,那么,我究竟为谁飞渡银河呢?两句设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种“抱怨”式的倾吐,更见出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虽有”四句以急切的期待与痛苦的渴望状写“她”的相会之难。促,短促。宴,安,乐,这儿指欢聚,此言佳期相会的短暂,谢脁“泣会促而怨长”(《七夕赋》)、庾肩吾“离前忿捉(促)夜”(《七夕诗》),亦同此意。凉风发,指秋风吹拂,略带寒意,此处由时令代指七夕之夜。《广雅》“日月谓之双曜”,双曜周,指日月更替,周而复始。三星,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诗》“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毛传》以为是参宿三星,并云“三星在天,可以嫁娶也”,这里指结婚之夜。这四句说,虽然有那短暂欢宴的见面机会,但要等到“秋风发微凉”(曹植)的七夕之夜;在那漫漫的渴望之中,我不知多少次白白地计算着日月的旋转、时光的流逝;在那难眠的长夜,又常常等到三星的消失,但“良人”终不见,心无所托,不胜怅惘!最后两句则从理智上解释如此急切盼望的原因,杼轴,织具,杼以持纬,轴以受经。这儿借指织布。屈原《少司命》“芳菲菲兮袭予”,菲菲,形容芳香大盛。芳菲,借指青春年华。我并非埋怨织布之劳,只是担心青春年华的转瞬消逝。那带有失望口吻的“虚计”、“空迟”,在这儿都得到了根本的说明,天时运转,春秋代序,芳菲易歇,容颜易老!这种紧迫短暂的时间感,是古代女性特有的心理煎熬,也是古代无数妇女婚姻悲剧的“契机”,延之以天上写人间,以织女写人间妇女,悲惋动人,具有普遍意义。
从颜延之的现存诗歌来看,情诗极少。这首“一往情深”的单思式的恋情诗,实际上也不仅仅是描写恋情。这首诗的独辟蹊径还表现在,借男女之情写君臣契合。诗歌的描述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牵牛织女;人间男女;君臣。诗歌的主人公——织女之怨,概括了人间妇女的不幸与愿望,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慨。元嘉十一年(434),权臣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延之意甚不平,肆意直言,“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而且对刘湛说:“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由此被出为永嘉太守。延之作《五君咏》以泄其愤,由于“辞旨不逊”,不仅被免去官职,还要他“思愆里闾”。《宋书》本传说他,“屏居里巷,不豫(预)人间七载。”虽然他也“薄从岁事,躬敛山田;田家节隙,野老为俦;言止谷稼,务尽耕牧”(《重释何衡阳(承天)书》),但他毕竟不同于陶渊明的主动归隐,自难免于怨愤、失落、表白、思归。他自己也说,“自居忧患,情理无托”(《释何衡阳达性论书》)。《为织女赠牵牛》与《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即作于这一时期。生活中的“情理无托”,使得他诗中有托。
这首短短的小诗,用屈原诗句凡五,这决不是偶然的,作者有意继承了屈赋“男女君臣之喻”的传统,以织女失偶离别写自己的失意被黜,以织女的忠诚之“怨”写自己的埋怨与表白,实包涵知遇、理解、明察的期待。然后以织女之焦急等待写自己的执着眷恋之情,而“但念芳菲歇”则体现着“恐美人之迟暮”的求君意念,《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亦属此类,而“岁候初过半”,亦含自己年龄已过半百(作此诗时诗人已过五十二岁)的悲苦,眼看着“老冉冉其将至”,怎能不心急如焚,希冀一用!
总之,这首诗天上人间,传说现实,男女君臣,一明一暗,互相勾连,娓娓道来,不露不晦。一笔两写,一石三鸟,悲慨深长,韵味别具,是延之诗中、也是历代“牵牛织女”诗歌系列中少有的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