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岱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日进城市,夜必出,之品山堂,孤松箕踞,岸帻入水。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季冬观鱼,鱼艓千余艘,鳞次栉比,罱者夹之,罛者扣之,簎者罨之,者撒之,罩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寸鲵纤鳞,无不毕出。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魚白肚,满载而归。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陶庵梦忆》
〔注释〕 罱(lǎn,又读nǎn):同魚,夹鱼具,亦指捞取。 罛(ɡū):大网。 簎(cè):以杈刺泥水中搏取。 罨(yǎn):从上覆盖下来的鱼网,俗称撒网。 (xuǎn):或从足作,亦作,缚鸟兽之足也。 罣:同挂。 魚(yú):本指马目似鱼目,即环眼马,为马之最下者。通作鱼。
尝读沈复《浮生六记》,其卷二《闲情记趣》中有关于沈妻陈氏烹茶的描写,非常有趣:“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张岱此篇中的“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的描写,说的则是煮酒。荷香薰茶与荷珠煮酒,都与荷有关,意境美,而情趣雅。读到此,每每会萌生起一种跃跃欲试的欲念,谁不想一尝其风味呢!
张岱此文以清新隽永见长,犹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一幅生动的渔乐图,读之使人赏心悦目,神畅气氲。
张岱生于世代富贵的家庭,曾有过锦衣玉食的繁华享乐生活。他的“日进城市,夜必出”,大半居于“众香国”,完全是一种雅兴。“众香国”,本为佛家虚设之境,谓楼阁苑囿皆香,香气周流十方世界。这里大约是虚指,而品山堂却是实有。“孤松箕踞,岸帻入水”,指无拘无束,率意放松。箕踞,又作“箕倨”、“踑踞”,谓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岸帻,指推起头巾,露出前额。这里是说在松树下随意坐卧,松开头巾,让自己的影子倒映水中(或泛舟水上),总之,是放浪于形骸之外了。以下写荷,写鱼宕,笔墨灵动传神。他写鱼宕,先写小菱,又写橘实,尔后反复写鱼。菱,写其味美;橘,摹其色佳;鱼,则状其千姿百态。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曾经吃过的美味,一旦深深印在记忆中,就会显得格外诱人。小时候吃过一次嫩笋、青玉米,以至其他的尝鲜,往往一辈子忘不了。若果然再去吃吃,亦不过尔尔。记忆这东西有特殊的魅力,或称魔力,它就同隔着一定的距离观画一样,能使美的事物倍增其美。鲜嫩如姜芽般的小菱是否就真的是世间“无味可匹”了?这只是作者的感觉和意念,它带着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第若硕橘红透,在记忆中如火团簇簇,那感觉亦复强烈,直欲令人兴奋不已。写鱼的各种姿态,作者用了一系列排比,节奏很快,好似镜头的叠印,令人目不暇接。最是“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的点染,传神摄魄,历历在目。想想看,网中鱼挨挨挤挤,欲跳不能,便是“圉”字本意所说困而未舒的样子,何其生动!写漏网之鱼更妙。(yǎn),鱼在水面张大口呼吸的样子。出网之鱼经过了一番苦挣苦扎,气力几尽,就只能在水面上张大了口,上气不接下气了。观察之细微,描摹之传神,直令人叹绝。张岱笔墨之灵异若此,正须观之以巨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