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51〕,而亲〔52〕万民。”
“有四不和: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53〕;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54〕;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55〕;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56〕。”
“是以〔57〕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58〕大事〔59〕。不敢信其私谋〔60〕,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61〕,参天之时,吉,乃后举〔62〕。”
“民知君之爱其命,惜〔63〕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64〕,则士〔65〕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66〕;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67〕者,所以违害就利;要〔68〕者,所以保业守成〔69〕。”
“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70〕,患〔71〕必及之。”
“是以圣人绥〔72〕之以道,理〔73〕之以义,动〔74〕之以礼,抚〔75〕之以仁。此四德〔76〕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77〕。举顺天人〔78〕,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制〔79〕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80〕之以义,使有耻〔81〕也。夫人有耻,在大〔82〕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83〕难。”
“故曰,天下战国〔84〕,五胜〔85〕者祸,四胜者弊〔86〕,三胜者霸〔87〕,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得天下者稀〔88〕,以亡〔89〕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90〕者有五: 一曰争名〔91〕,二曰争利〔92〕,三曰积恶〔93〕,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禁暴救乱曰义,恃〔94〕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
“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95〕,强必以谦〔96〕服,刚必以辞〔97〕服,暴必以诈〔98〕服,逆必以权〔99〕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100〕、料人〔101〕、固国〔102〕之道〔103〕。”
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104〕上下之仪〔105〕,安集〔106〕吏民,顺〔107〕俗而教〔108〕,简募〔109〕良才,以备不虞〔110〕。”
“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111〕四万,以获〔112〕其志;秦穆置陷陈〔113〕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114〕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115〕;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116〕,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117〕,欲除其丑〔118〕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119〕也。有此三千人,内出〔120〕可以决围〔121〕,外入〔122〕可以屠城〔123〕矣。”
武侯曰:“愿闻陈必定〔124〕,守必固,战必胜之道。”
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125〕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126〕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127〕,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128〕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129〕,群臣莫能及〔130〕,罢朝〔131〕而有喜色。
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132〕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133〕,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134〕,能得其友者霸〔135〕。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136〕矣!此楚庄王之所忧,与君说〔137〕之,臣窃惧〔138〕矣!”于是武侯有惭色〔139〕。
〔注释〕 图: 计议、谋治。 吴起: 战国著名军事家,卫人,先后在鲁、魏、楚任职,有《吴子》六篇。 儒服: 穿戴儒士衣冠。 兵机: 用兵的机谋。 魏文侯: 魏国君主。 军旅: 军事。 见: 通“现”,表象。 占: 测度。 隐: 此指内藏的欲望。 往: 过去的行事。 来: 未来的打算。 违: 违背。 四时: 四季。 斩离: 切割。 掩: 涂。 朱漆: 红漆。 丹青: 此指各种彩色。 烁: 光彩夺目。 革车: 一种兵车。 掩: 覆盖。 户: 门。 缦轮笼毂: 缦,没有纹饰;笼,竹箍。缦轮笼毂指不华丽而用竹箍包车轴的车子。 丽: 华丽。 田: 打猎。 轻: 轻巧便捷。 识: 知道、懂得。 安: 为什么。 备: 预备、准备。 能用: 能使用,指能用上述戟、车。 譬: 比喻。 犹: 如同、好像。 伏鸡: 保护雏鸡的母鸡。 搏: 与……搏斗。 乳犬: 哺乳小犬的母犬。 犯虎: 向虎进攻。 斗心: 拼命搏斗的决心。 社稷: 国家。 鉴: 鉴戒。 文德: 礼乐教化。 当敌: 大敌当前。 逮: 及、达到。 僵尸: 指战败而死者。 身: 亲自。 布: 铺开。 觞: 酒杯。 醮: 祭祀。 庙: 祖庙。 西河: 今陕西北部黄河以西地方。 解: 和解。 拓地: 开拓疆域。 〔51〕 百姓: 百官。 〔52〕 亲: 亲和。 〔53〕 出军: 出动军队。 〔54〕 出陈: 陈同“阵”。 〔55〕 进战: 进击。 〔56〕 决胜: 决战。 〔57〕 是以: 所以。 〔58〕 造: 兴起。 〔59〕 大事: 指战争。 〔60〕 私谋: 一己之见。 〔61〕 启于元龟: 以龟占卜。启,禀告,此指占卜。元龟,大龟,此指龟甲。 〔62〕 举: 起兵。 〔63〕 惜: 珍惜。 〔64〕 临战: 参战。 〔65〕 士: 士卒。 〔66〕 反本复始: 返回本元,复其初始。 〔67〕 谋 : 计划、谋略。 〔68〕 要: 关键之处。 〔69〕 保业守成: 保持功业,守住成果。 〔70〕 处大居贵: 身居大位贵爵。 〔71〕 患: 祸患。 〔72〕 绥: 安。 〔73〕 理: 治理。 〔74〕 动: 使。 〔75〕 抚: 抚慰。 〔76〕 四德: 道、义、礼、仁四种美德。 〔77〕 不非: 不以为非。 〔78〕 举顺天人: 指伐灭桀、纣都是顺天应人的举动。 〔79〕 制: 统制、管理。 〔80〕 励: 勉励。 〔81〕 有耻: 懂得耻辱观念。 〔82〕 大: 大的方面。 〔83〕 守胜: 保持胜果。 〔84〕 战国: 相互交战的国家。 〔85〕 五胜: 虚指,义为屡次发动战争才偶尔战胜。后面四胜、三胜、二胜、一胜指发动战争状况逐渐减少。 〔86〕 弊: 指国力疲惫。 〔87〕 霸: 霸主。 〔88〕 稀: 少。 〔89〕 亡: 亡国。 〔90〕 起: 发动。 〔91〕 名: 名位。 〔92〕 利: 各种利益。 〔93〕 恶: 仇恨。 〔94〕 恃: 凭恃。 〔95〕 服: 使……敌方折服。 〔96〕 谦: 谦恭。 〔97〕 辞: 言辞。 〔98〕 诈: 诡诈。 〔99〕 权: 权术、谋略。 〔100〕 治兵: 统军,用兵。 〔101〕 料人: 忖度人,即对人的审察与评价。 〔102〕 固国: 巩固国家。 〔103〕 道: 方法。 〔104〕 饰: 修整。 〔105〕 仪: 礼仪制度。 〔106〕 安集: 安抚辑集。 〔107〕 顺: 顺应。 〔108〕 教: 进行教化。 〔109〕 简募: 简选招募。 〔110〕 不虞: 不测。 〔111〕 前行: 先锋部队。 〔112〕 获: 获得,此引申为实现。 〔113〕 陷陈: 敢死之士。陈,通“阵”。 〔114〕 料: 清点。 〔115〕 一卒: 军制单位,百人为卒。此指编制在一起。 〔116〕 王臣失位: 因事免职者。 〔117〕 去守: 不守。 〔118〕 丑: 耻辱。 〔119〕 练锐: 精锐。 〔120〕 内出: 自内向外冲击。 〔121〕 决围: 突围。 〔122〕 外入: 自外向城内进攻。 〔123〕 屠城: 全歼守城之敌。 〔124〕 陈必定: 战阵稳妥不乱。 〔125〕 岂直: 岂止。 〔126〕 不肖: 不贤。 〔127〕 有司: 官吏。 〔128〕 是: 赞成、拥护。 〔129〕 谋事: 计议国事。 〔130〕 莫能及: 比不上。 〔131〕 罢朝: 退朝。 〔132〕 申公: 申公巫臣,楚国大夫。 〔133〕 绝圣: 没有圣人。绝,断绝,此指没有。 〔134〕 王: 成就王业。 〔135〕 霸: 成就霸业。 〔136〕 殆: 危险。 〔137〕 说: 同“悦”。 〔138〕 窃惧: 暗暗恐惧。惧,恐惧、担心。 〔139〕 惭色: 羞愧之色。
(燕永成)
〔鉴赏〕 在中国古代的兵家人物当中,能够“文武兼备”,或曰“儒、兵兼备”者,并不多见,吴起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者,既是政治上的改革家,又是军事上的兵家、战将;而其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又具有鲜明的儒、法并重的色彩。
吴起初学于儒,曾事曾申,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叙及《左传》的传承时,言“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后以母丧不归,曾子遂与之断绝了关系。又,《史记·儒林列传》言,自孔子卒后,子夏居西河,“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据此,大约吴起守西河之际,又曾师事于子夏。——可见,吴起之与儒是深有机缘的。
吴起之“为法”,亦其夙愿也。《韩非子》曾载吴起“出妻”之事: 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出之”(《外储说右上》)。“组”为用丝织成的带子;“出妻”即“休妻”,亦即今言“离婚”。由于其妻所织之丝带子(组)不合于预定的尺寸(度),就打离婚,似乎有点小题大作。他人或欲说情,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同上书)吴起之严明法度,竟欲从家庭小事做起。
至于吴起之为兵,自与曾申断绝关系后,即“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时齐鲁有战,为任鲁将,乃“杀妻”以求之(其妻为齐女)。可见,融儒、法、兵于一体,正是吴起思想学说的基本特色。
《图国》一篇,主题即在于“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认为,单修文德,将灭其国;恃众好勇,亦丧社稷。“图国”,即谋治其国。吴起之治国,“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只有万民亲和,才可以战胜强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和”即民心、军心之所向,上下一致,官兵一致,亦即孙子所称小民与君上思想完全一致的“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以民心、军心为战争的政治基础,这既是儒、兵诸家的基本观点,也是战争活动的根本规律。当魏武侯问“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时,吴起竟答曰:“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吴起之答,似乎“文不对题”,武侯问“军事”,吴起答“政治”,何其“谬”耶?——若究其实,则不但不“谬”,实可谓“入木三分”也。子贡问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若“不得已而去”之,孔子可“去兵”,“去食”,唯“民信”必须保留:“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讲“王道”,则大谈“制民之产”,大讲“与民同乐”,宣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对照吴起之论,可谓如出一辙。军事的本质在于政治,道义、民心,是政治,是军事胜利的根基所在,这既是儒家、兵家的共识,也是贯通古今的根本道理。
图国在“政”之清明,而不在“地”之险阻。“人和”居首,“天”“地”为次。如此鲜明的儒家观点出自吴起之口,非偶然也,吴起亦儒也。只有深刻理解“儒”与“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握《图国》一文的精义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