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读书(六首选一)·赵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闲居读书(六首选一)·赵翼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
危楼有凭栏,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
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见之,不觉笑喷鼻。

在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发现在很多方面往往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西方人重实证逻辑,善于构建理论体系,中国人重经验感悟,多发随想杂感。就在认识、阅读、鉴赏理论这个领域,西方人建立了许多理论体系,如发生认识论、阐释学、接受美学等,中国人没有这个学,那个论,所以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往往就如碎金断玉。本所议论的,就是西方人这些学里所包含的内容。

本诗的主题,按赵翼的本意来看,是讲读者如果站得高、学养厚,他的见解就高明。但如果一层层分开来读,则开头两句实最有味。这两句在整首诗里是个大观点,而本诗的重心却是大观点里的小观点,即上面说的那个主题。小观点当然很有道理,但其大观点所含的内容却更丰富。一句话表达了西方几个学都在表达的意思。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生既不是主体刻板地接受外界的刺激,也不是客体单向地向主体移植,而是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积极的协调。伽达默尔他们的阐释学强调,阐释一个客体,要完全克服历史的间距,要完全避免读者的“偏见”是不可能的。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接受美学家们说,文学史就是文学的接受史,文学作品的意义的体现,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而不同的读者的接受方式、过程、效果是不同的。此外,克罗齐说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方流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都与上述学说相通。这些观点学说里实际上都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人在认识事物、阅读作品时,常有读者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总是受到读者自己的经验、所处的地位、文化素质、审美趣味和习惯、个性、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诗里的“每随已境地”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而这句诗里所包含的意思,又可在《易经·系辞上》中找到它的初生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当然,赵翼所强调的内容与西方这几个学还是不同的,西方这几个学说主要是强调读者的阐释权利,他们要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这与他们近几个世纪以来对个人在客体面前的主体地位的强调是密切相关的。而赵翼这句话放在诗里,是要读者提高自己的境界、水平,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作品的原貌。尽管终极目的有别,赵翼与西方学者对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读者接受方式、过程、效果的认识还是一致的。诗人自己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执着地追求自身修养的提高,以使自己成为“楼上人”,看得更深更全更透,而不是像矮人那样,因受自身的局限而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

这是一首议论诗,但在议论时诗人为阐明自己的观点而设置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使本来可能枯燥的表述显得富于趣味,读者易于理解接受,这种议论方法也许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