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
【注释】选自《东坡全集》。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解开。
〔念〕想到。
〔张怀民〕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是苏轼的朋友。元丰六年被贬到黄州,寄住在承天寺。
〔寝〕睡。
〔相与〕一起,共同。
〔步于中庭〕在庭院中散步。步,散步。中庭,庭院。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xìng)〕藻和荇都是水生植物。
〔闲人〕清闲的人。文中指不追求名利、享受闲情逸致的人。
(11)〔耳〕罢了。
【译文】宋神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皎洁的月光洒入房内,(有了月下行乐的想法),于是便起床出门。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交谈游玩的朋友,就前往承天寺寻找好友张怀民。刚好他也还没入睡,我们二人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下,庭院就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与柏树?只是那些地方少了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人罢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