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典故故事|大公无私释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4 大公无私

【溯源】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去私》: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释义】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故事】

祁黄羊,即祁溪,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后任中军尉。晋平公在位时,任命祁黄羊为公族大夫。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依我看,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是最好的人选,肯定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

晋平公听后非常惊讶地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大王您只是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晋平公听他这么说,觉得解狐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制定了很多符合南阳实际情况的政策,又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一名好官。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我觉得祁午来做这个工作最合适了。”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大王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了法官之后,执法公正,毫不偏私,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说了这两件事,对祁黄羊的所作所为非常赞赏。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以才能做标准,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敢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

【智慧语林】

中国有句古话说:“荐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意思是在为国家推举贤才的时候,不考虑这个人跟自己的亲疏关系,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可以。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举荐贤德的人。祁黄羊举荐他的仇人,不是为了向人讨好;安排自己的儿子,不是为了营私,真可称得上是品德高尚的人了。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伯乐难找,其实伯乐也难当。如果祁黄羊不从社稷利益出发,他就很难做到唯才是举了。因此,当好伯乐,必须先做品德高尚的人。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之大事,墨子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财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