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永逸者何人》注释,意译与解说
齐王一日临朝, 顾谓侍臣曰: “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 今欲调丁壮, 筑大城, 自东海起连, 即目经大行①,接轘辕②, 下武关③,逶迤四千里, 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 虽有少劳, 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 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④, 望天而歌。臣怪之, 问其故, 答曰: ‘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 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艾子杂说》
【注释】
①大行:疑为太行,即太行关,在山西晋城县太行山上。②轘辕:古关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轘辕山上。③武关,古关名,在今陕西丹凤东南。④踣 (bo): 向前仆倒。
【意译】
一天齐王当朝理政,他对大臣们说:“我国处在几个强国之间,每年苦于防备, 因此打算调集壮丁,修筑一条长城, 以东海为起点,经过太行关,连接轘辕关,然后直下武关,全长四千里;从而使我国与其他国家隔开,使秦国不能够窥视我国西部,楚国不能偷袭我国南部,韩国和魏国也无法从左右挟持我们,这不是大大有利于齐国吗?现在老百姓筑这条长城,虽然有些劳苦, 但是今后不再有征战之事,从此可以永远地过安逸的生活;因此,他们听到我下达这个命令,肯定都会踊跃地前来参加!”艾子答道:“今天早上天下大雪,我来上朝的时候,看见路边有一个穷人,赤露着身体,僵卧在地,对着天在咏唱。我很奇怪,问他为何歌唱,他回答说:‘大雪兆丰年,明年麦子将丰收,人人可以吃个饱了,只是我却今年就要冻死了。’这和修筑长城的情况完全一样,百姓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享受到那永远太平的生活呢!”
【解说】
作为一国之君,需要具备二种最基本的能力:创造力和合理的思维能力。没有创造力,只会墨守成规,总是按老一套的做法去处理国家大事,必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的领导人,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只会倒退而不可能进步。有了创造力,还不够;因为创造力能激发人民改革、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可是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把国家和人民推向毁灭的边缘。因此,作为君王还必须具有合理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合理的思维能力指导下,才能作出伟大而又正确的决策,才能避免那些不应有的、甚至是愚蠢透顶的失误。齐王不能不说没有创造力,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征战防备之苦,他提出了修筑长城的伟大构想,但是,齐王却忽略了一个极重要、极根本的问题:修筑如此一条长城,即使倾全国的丁壮,也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完成;恐怕长城没修成,国力却大损,邻国只要轻轻一碰,齐国就崩溃了——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齐国可以免受侵略,现在却完全倒过来了。而对百姓来说,生活本来已够艰难的,再要修长城,不死就称万幸,哪还有永享太平之日!——后来的秦始皇修长城就是明证。作为封建国王,提出这种似利实害的计划,并不奇怪;他高高在上,随意幻想,而毫不为百姓切实地考虑。但是,对于今天的领导者来说,这则寓言仍有着很强的警醒的作用。
【相关名言】
善知射者不贵其中,贵其所以必中也;善知理国理身者亦不贵其存,贵其所以必存。
——列御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