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围魏救赵
【溯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分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于齐战桂陵,大破梁军。
【释义】
比喻在战争中采用避实就虚、迫使敌人退兵,变被动为主动的战法。
【故事】
战国时,秦国依靠变法使国力强盛,其他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秦国进行变法。魏国的惠王也想学秦孝公,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钱招揽天下豪杰。当时有个叫庞涓的人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还真有点本领。他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竟然击败齐军。从那时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了不起,可是他知道,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耳闻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于是,庞涓就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其实庞涓存心不良,他嫉妒孙膑。早有谋害他的意思,只是找不到机会,这次借魏惠王招贤的名义,表面上是荐贤,其实是想找机会谋害孙膑。不久,庞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对孙膑施以酷刑,在他脸上刺字,还剜掉了他的膝盖骨。幸好此时齐国有一个使臣访问魏国,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军事奇才,便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决定重用他。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当了大将,恐怕难以使将士们信服。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援赵国。
田忌本打算带领军队直接支援赵国,但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都大梁,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庞涓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放弃邯郸,赶回救援。我们在半道上等着,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准能把他打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向魏国首都大梁进发。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赶紧丢掉粮草辎重,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齐军大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智慧语林】
“围魏救赵”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避实就虚”的战略思想,而这一原则在今天的许多领域同样适用。当我们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直接与其进行正面的交锋,而应避其锋芒,从侧面攻击对手比较薄弱的要害部位,这样就可以分散、瓦解对手的力量,从而在竞争中轻松取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