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记蝎》注释,意译与解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管同·记蝎》注释,意译与解说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投以食则竞集;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七经纪闻》

【注释】

①商丘:地名,今河南省内。②蝎:也称“钳蝎”,节肢动物。后腹末端有一尾刺,内具毒腺,能蜇人。河南地方多有人工养蝎者。

【意译】

我在旅居商丘的时候,看到客栈里有个孩子以蓄养蝎子取乐。问他制服蝎子的办法, 回答说:“我捉到蝎子后,去掉它的尾刺,所以它不能毒害我,只能供我玩耍了。”请他们拿蝎子来一看,只见盛放的器具中蓄养了十多只蝎子,都很驯服,投进食物即竞相聚起来争着吃,用手去撩拨它们,蝎子便吓得纷纷逃窜。观察它们的形态,好像很害怕人的样子。孩子为此感到非常高兴,边笑边拿了蝎子盒走了。有人对我说: “用这一办法,可以对付那些恶人了。”

【解说】

蝎子腹部末端有毒钩,或称毒刺,随时用之御敌,因而人们见到蝎子则纷纷逃避。然而管同却记载了河南商丘某客栈的孩子们将蝎子捉在盆中赏玩,究其原因,原来他们拔去蝎子毒刺,撩拨取乐。作者在这则寓言里揭示出:任何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本质的特性,蝎子虽毒,然而一旦拔去它的毒刺,它便不能为害于人,所以要战胜凶恶的敌人,必须善于了解对方的特性,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抓住症结所在,起到击中敌人要害,解除敌人的武装,置敌于死地的作用,因此作者特意在结尾处强调 “得是术, 可以御恶人”的道理。当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勇又智。如果一味蛮干,不讲策略,那末在与蝎子较量过程中,就会被蝎子螫中;如果决定拔去它的毒刺时,忽而同情可怜它,那么刺也不易被拔去,到那时蝎子仍会为害于人,这样既达不到保存自己的目的, 更谈不上用以取乐为己服务了。

【相关名言】

必备物而后动, 盖所以为慎重也。

——《新唐书·仪卫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