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美男哀骀它》注释,意译与解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庄周·美男哀骀它》注释,意译与解说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 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 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 不至以月数,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仲尼曰: “丘也尝使于楚矣, 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 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 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 非爱其形也, 爱使其形者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 《庄子·德充符》

【注释】

①鲁哀公:春秋时鲁定公子。名蒋。齐田常弒君,孔子建议哀公伐之,不听。后三桓攻打哀公,逃亡于卫国,又去邹国,再到越国,最后被迎接回国。在位二十七年。②仲尼:即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和“乘田”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担任过鲁国司寇。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又删订《春秋》。相传弟子先后有三千余人, 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其学说以“仁”为中心, 以“礼”为行为规范,对鬼神迷信采取怀疑态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历代统治者几乎都把他奉为圣人。③哀骀 (tai)它 (tuo): 作者臆造的人物。④望: 满。⑤雌雄: 男女。⑥氾: 漠不关心貌。⑦恤(xu)焉:忧虑貌。⑧(tun)子:小猪。⑨眴(shun)若:惊慌而目动的样子。

【意译】

鲁哀公问孔子说:“卫国有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与他相处,想念他而不舍得离去。女人见了他,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还不如做他的小妾。’这样的女人不止有十几个。没有听到他倡导什么,只见他应和别人而已。他没有领导人的权位去救济别人的灾难,也没有钱粮去养饱别人的肚子,而且以其面貌丑恶使天下人惊骇,他应和而不倡导,知见超出人世以外,然而妇女,男人都亲附他,这必定有不同于常人之处。我召他来,果然见他面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但是与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就觉得他有过人之处,不到一年,我就很信任他。这时国内尚无宰相,我就把国事委托给他,他却淡淡然无心应承,漠不关心地好像要推辞。我觉得很惭愧,最后还是把国事委托给他。没有多久,他就离开我走了,我心中忧郁好像掉了什么东西似的,好像国中再没有人可以共欢乐似的,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孔子说:“我曾经到楚国去,恰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都惊恐地抛开母猪逃走了。这是因为小猪发现母猪不看自己了,已不像活着时候的样子。可见它们所以爱母亲的,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哀骀它必定是才性完美而并不体现于外貌的人。”

【解说】

庄子以其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在《德充符》中表彰了一系列外形残缺丑陋而内德盈孚的人物,哀骀它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这些人物只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了庄子对于内和外,形与实,现象与本质的看法。庄子所肯定的是“德”的真实性。外在的形,外在的现象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内在能体现宇宙人生根本合理性的“德”才是使人闪现精神光辉的渊源。哀骀它外在的面貌是那样的丑陋,可是无论男女尊卑都非常迷恋他,这实在使今天那些习惯于以貌取人的人们难以理解,而哀骀它盈孚的内德则不管今人的习惯,它使自己产生了一种不是用形迹可以说明的精神光辉,它几乎是不可抗拒地吸引着人们。这则故事虽然有点玄乎,但豚子与死母的比喻,却足以让人感到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可以为经验所证实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幼稚的人才凭眼睛欣赏外在的形体美,成熟的人所迷恋的是一种只有凭心灵才能感觉到的内在的难以用形迹言喻却无处不在的精神美。这种美,用“风度”一词来诠释,未免太狭隘肤浅了,然而它确实存在,心灵可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但却像光泽一样无法捕捉。诚然只有那些学识才能、品德修养充实自足,真诚自信的人才具有这样的魅力。尽管这则寓言具有形而上的意蕴,而寓言形象本身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它告诉人们,只有内在的美才是应该肯定,值得追求的真正的美。

【相关名言】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苏联·别林斯基

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西班牙·塞万提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