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嗟来之食》注释,意译与解说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④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
【注释】
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③贸贸然: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的样子。④扬其目:瞪着眼。
【意译】
齐国发生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边摆上食物让饥饿的人吃。有一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饿得昏沉沉地走来。黔敖一手拿起食物,一手端起汤水,对来人说:“喂,来吃!”那人猛抬头,瞪着眼睛看着黔敖说:“我只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黔敖当即向他道歉。那人到底不肯吃而饿死了。
【解说】
这是一个为了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拒绝侮辱性施舍的寓言,作者颂扬的是有血性、有骨气的人格,即使因之而饿死,也不愿向傲慢的施舍者屈服,诚然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这个寓言的意义不仅在寓言的本身,凡是屈服于势利而奴颜媚骨以求获利者都将为有血性、有骨气的人格者所蔑视、所唾弃。这则寓言的教训是叫人不要向任何不义的人事和行为屈服,在任何形势下都要保持自己独立不羁的人格。
【相关名言】
金钱是新式的奴隶制度,它与旧式奴隶制度不同的是:与奴隶之间没有任何人性的关系, 没有任何人格上的交往。
——俄国 列·托尔斯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