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抓错药引出的著作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用30的时间完成的一部近200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最早的一部内容丰富和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我国流传最早的药书是汉代的《神农草本经》,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古人研究药物的成果,记载了365种药物。从那以后到明代的1000多年里,本草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掌握的可以治病的药物逐渐增多,分类也日趋严密。
如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写了本《名医别录》,在《本草》原有基础上,补充了魏晋时期治病常用的药物365种,宋朝的刘翰、马志编著的《开宝本草》,掌禹锡、林亿编著的《嘉祐本草》,还增加了许多外国药物,其他如《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救荒本草》《食物本草》《海药本草》等,都从不同方面有所增益。
特别是四川名医唐慎微编著的《证类本草》,采古今单方,收入经、史、百家中有关药物多达1558种,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以前最完备的药书。
但各种《本草》版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谬误之处。《证类本草》上将虚掌、南星这两个同种异名的药草,当作两种不同的药物记载;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将旋复花当做山姜;冠中爽的《本草衍义》中,把卷丹和百合混为一谈。
从《证类本草》问世,到李时珍时代已经过了400多年。在这400多年中,药物知识有了很大发展,医生和民间都发现了许多新药;由于矿业生产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矿物新药。
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从国外传来许多新药,叫作“番药”,这些新药在一些杂书上有零星记载,但错误百出,需要审定。
有一次,李时珍在行医中就因此遇到一件棘手的事。他被一户人家请去诊病,病人亲属说,患者得了点小病,请了一位铃医来看,服药后反而病情加重,上吐下泻,头晕目眩,奄奄待毙。李时珍将那位铃医的处方看了一遍,觉得处方对症,君、臣、佐、使药搭配得当,怎么会有如此结果呢?他觉得十分溪跷。
于是,李时珍叫病人亲属将药罐取来,倒出药渣,一味药一味药仔细查看。发现,原因是药铺将一味有毒的药物虎掌当作漏兰子卖给了病人。病人亲属大怒,立即请李时珍一起到药铺兴师问罪。
谁知道药铺老板拿出一部《本草》,振振有词地数落李时珍说:“你看,《本草》上写得清清楚楚,虎掌就是漏兰子,你连《本草》都未仔细研究过,还配拿郎中架子来教训我?”
李时珍接过那本《本草》一看,书上果然明明白白写着虎掌就是漏兰子。他只得告诉药铺老板,说《本草》的版本很多,有的版本也难免没有错误。但是药铺老板就是不肯承认。
李时珍想,由于《本草》的混乱造成药物的混乱,即使我们的药方开得再好,药抓错了,也会弄巧成拙,甚至成为杀人帮凶。看来,重修《本草》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李时珍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思考良久,才说:“修《本草》这个动议很好,但是工程太大了。重新编一部新《本草》,不仅要把历代《本草》和诸子百家的书籍研究透彻,还要把全国出产的药物重新考察清楚,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历代《本草》的修订,大多是朝廷出面修的。有的人虽是以个人名义修《本草》,那也是因为这些人有钱有势,得到朝廷扶持。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修成《本草》。”
李时珍听了父亲的话,更清楚了修《本草》的艰辛。他想:“前人可以请求朝廷帮助修《本草》,我们也可以找机会上奏朝廷。即使朝廷不支持,我也仍然要重修“本草”,事在人为,谁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
此后,李时珍浪迹天涯采百药,效法神农尝百草,经历27个春秋,大半生的努力,集灵800多部内集,采用纲目体系,收录两千种药物,三易其稿始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行医实践中体会到《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名存在许多错误之处,这极大激发了他作为一名医生渴望重修《本草》的决心。正是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广为流传,赢得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