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子的蠢行》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呆子的蠢行》寓言赏析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呆子。呆子哪里都有,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城市里有个呆子自然也不奇怪。不过,这个呆子很喜欢自作聪明,从来不肯听劝。

这一天他出门,听到有人在敲邻居家的门。他的邻居是个马倌,家里养了几匹马,那人一边和邻居说话,一边呻吟。呆子看了很好奇,便凑上前道:“你们在说什么?”

“唉,我得罪了国王,被国王打了一顿脊杖。”那人回答。呆子听了,不由笑道:“被打伤了,你应该去找医生疗伤啊,找马倌做什么?受了伤还骑马,真是嫌命长了。”

那人道:“不是的。我家祖传一个偏方,如果受了伤,只要用热热的马粪敷上去,伤口马上就会好的,所以我来讨一点刚拉出来的马粪。”

呆子吃了一惊,道:“还有这种事!”他最是好事,平时就总是自以为聪明,无所不知,却从来没听到过有这种偏方。他见邻居拿了一点马粪出来,那人脱下衣服,把马粪敷在伤口上,没一会儿,果然就可以伸展身体了。呆子看得瞠目结舌,等那人走了,他马上对邻居道:“喂,把马粪也给我一点吧。”

邻居很奇怪,问道:“你要马粪来做什么?”

“我有用处,快给我吧。”

马粪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邻居也知道呆子脾气很倔,一旦认准了就别想让他回头,于是把剩下的马粪给了他。呆子得到马粪,如获至宝,赶紧回到家里,把儿子叫出来道:“儿子,你快去找一根棍子过来。”

儿子拿着一根棍子过来,不知父亲要做什么,呆子道:“你快用棍子狠狠揍我一顿,不要留情,打得越重越好。”

儿子吓了一大跳,道:“这是为什么?”

“你不要问了,让你动手就快动手!”呆子有些急了。马粪刚拉下来还冒着热气,现在却有点凉了。他生怕马粪凉了以后没效果,一把脱了衣服,把脊背露出来道:“快点,狠狠地打吧。”

他的儿子没有办法,只得操起棍子打上来。他这儿子正是年轻,身强力壮,这一顿棍子打得他背上血肉横飞,满是伤痕。等打完了,呆子马上让儿子把马粪敷到伤口上。儿子又是心疼,又是不解,道:“父亲,你这是做什么?难道这样可以治病么?”

呆子笑道:“是啊,我刚得到这个神奇的偏方。”

“可是,你没什么病啊,这样做到底能治什么?”

呆子叹了口气,道:“儿子,你到底年轻。这个偏方是专治棍伤的,看来也真灵,刚才我被你打得动弹不得,现在一敷上,马上就好多了。”

事后,呆子觉得自己很聪明,逢人就说。旁人听了,全都忍不住笑,还夸他的确聪明。

——根据(古印度)《百喻经》改编



入选理由

愚蠢是一种病,偏执就是一种罪。

燕垒生语

《百喻经》是佛教文学中的瑰宝。佛门弟子要教化世人,只谈些玄之又玄的佛理是吸引不了听众的,这时就需要用一些极端夸张有趣的小故事来作深入浅出的讲述,使得文化层次不高的信徒也能理解。这个呆子自打自医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呆子得到一个马粪治伤的偏方,就让儿子将自己痛打一顿来实验,固然十分可笑。不过陆游有两句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得到后,终究只是书本知识,仍然需要在实际中进行验证。从这一层面上仔细想想,呆子的验证方法其实并不算错,他正是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之中,虽然用了一种可笑的方法。所以,虽然呆子的行为是愚蠢的,但他的出发点却不能说愚蠢。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得出另一个结论,即有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未必能有同样良好的结果。马粪可以疗伤,只是要验证这一功效,完全不必要将自己打得遍体鳞伤,呆子却选择了一条最笨的途径,而且不听旁人劝告,逼着儿子动手。

我们平时也常会做一些蠢事,有些甚至会与这呆子做的一样可笑,事后往往羞于启齿。其实,蠢事人人都可能做,无关乎智商。不过将蠢事当成光荣来炫耀,就是做了一件蠢事后接着做第二件,那才是智力残缺的表现。呆子之所以是呆子,是因为他明明做了蠢事还要自觉聪明,而不仅是因为他打伤了自己再用马粪来医治。

呆子的愚蠢并不真的可笑,他的偏执倒真的可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假如我们能够多听取旁人的意见、建议,正如多长了一双眼睛,也就可以避免自己做蠢事。有建议总比没有建议好,有多种建议也总比只有一种建议要好,至于哪种正确哪种谬误,那就需要我们自己来选择。故事里的呆子却堵死了这条路,这种人正是我们平常说的“认死理”的人。外界千变万化,个人的知识有限,如果坚信自己永远正确,这本身就是一件蠢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