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一傅众咻》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寓言·一傅众咻》寓言赏析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诸。”

曰:“一齐人傅诸,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

戴不胜是宋国的大夫,孟子为了阐明国君必须亲贤远佞的道理,向他讲述了这一则寓言。孟子认为,楚人之子要学好齐语,如果不离开本地,光是请一个齐国人来教,即使你每天打他,那也是学不好的。因为众多的楚国人对他的干扰太大(咻音xiu,吵闹),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变换环境,把这个楚人之子带到齐国的街巷之中(庄、岳是齐国的两条街里名称),那么你即使每天打他,他也不会再说楚语,而是满口的齐国话了。孟子的意思是,如果一位国君想做贤明的君主,仅有一个贤臣辅佐,而周围其他人尽是奸佞之徒,那么即使贤臣日进忠言,国君也不可能成为圣明之主;反之,国君任用的如果绝大多数是贤良之臣,他就一定会变得聪明贤达,即使有一二小人日进谗言,也只是徒劳。总之,这则寓言说明: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君主首先要给自己造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勿让宵小之徒包围。一贤臣辅之,众奸臣咻之,后果必然是君主糊涂,政治腐败。这就是“一傅众咻”的本来寓意。

这则寓言除了阐述孟子的政治主张外,还包含有更普遍的意义。它说明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十分巨大的,就象古语所说:“白沙在泥,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选择良好的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当然。这则寓言只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没有指出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这可说是它的不足之处。

这则寓言采用问答形式,先由孟子设问:“楚人之子学习齐语,是以齐人为师好,还是以楚人为师好?”然后戴不胜回答说:“以齐人为师好。”一般来说,这个回答是对的。但孟子认为这个回答并不全面,于是他从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讨论问题,作出更正确的说明。孟子的回答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孟子文章善辩的风格。

“一傅众咻”作为成语,一般用来表示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干扰,或比喻做某事不会收到成效。从比喻本身看,也常为语言学家们所推重,用以说明要提高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的效率,必须造成有利的语言环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