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蹶叔三悔》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寓言·蹶叔三悔》寓言赏析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 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梁。其友谓之曰:“梁喜亢,稻喜湿, 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 莫不如所言, 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 比得, 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 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他日, 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以偕。则泛滥而东, 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蜡,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

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刘基《郁离子》

这则寓言,描写了一个不听别人劝告而屡犯错误,后悔也来不及的蹶叔(意为办事老遇挫折的人)。它告诫人们,不要师心自用,拒绝别人的帮助。

作者如果只是平淡地描述蹶叔一次又一次犯错误的事,就很容易使人感到单调重复。本文由于构思巧妙,特别是运用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却创造了丰富多变的审美境界。蹶叔三悔,第一次是种田。第二次是经商。这是两件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各有特点。蹶叔种田的错误是违反客观规律,不按农作物的自然习性种植;经商的错误却在不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致富之道。白圭是战国时大商人,他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办法致富。蹶叔则反其道而行之,总是跟人争购时髦货,结果反而卖不出去。第三件,作者借用神话传说展开了一个幻想世界。归墟是神话中众水所归的无边无底的巨渊,船只一去不得复归。蹶叔不听规劝,进入了归墟之中,后来还是借助于鲲鱼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大波涛推送出来的。等到蹶叔回家, 已经须发尽白,老瘦干枯了。这一富有意味的想象启示人们认识:人的生命常常消耗在犯错误之中。最后,作者总结说:“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即终生),不如不悔之无忧也。”这并不是说犯了错误,不应后悔,而是说,人应当尽量避免不犯的错误,这就要克服“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缺点。本文对三悔的描写各不相同,第三次后悔, 由实入幻,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包含象征意蕴,使故事大为生色。

与情节的曲折相应,蹶叔三次后悔的语言也有变化,并且表现出语气的逐层推进:

“予知悔矣。”(这是一般的后悔话。)

“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这是表示痛下决心改正错误的后悔话。)

“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对天发誓,这是最庄重的后悔话。)

看来,蹶叔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然而,他有限的生命时间却一次次虚掷殆尽。“悔则悔矣,夫何及乎?”这样一对比,一反问,特别令人深思自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