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赏析、鉴赏
社长排门告示〔2〕,但有的差使无推故〔3〕。这差使不寻俗〔4〕,一壁厢纳草除根〔5〕,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6〕。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7〕,今日还乡故〔8〕。王乡老执定瓦台盘〔9〕,赵忙郎抱着酒葫芦〔10〕。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11〕,畅好是装幺大户〔12〕。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13〕,胡踢腾吹笛擂鼓〔14〕。见一颩人马到庄门〔15〕,匹头里几面旗舒〔16〕。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17〕,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18〕,一面旗鸡学舞〔19〕,一面旗狗生双翅〔20〕,一面旗蛇缠葫芦〔21〕。
【五煞】红漆了叉〔22〕,银铮了斧〔23〕,甜瓜苦瓜黄金镀〔24〕。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25〕,白雪雪鹅毛扇上铺〔26〕。这几个乔人物〔27〕,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四】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28〕,黄罗伞柄天生曲〔29〕。车前八个天曹判〔30〕,车后若干递送夫〔31〕。更几个多娇女〔32〕,一般穿着,一般妆梳。
【三】那大汉下得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33〕。众乡老展脚舒腰拜〔34〕,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姓刘,您妻须姓吕〔35〕,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36〕。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37〕,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38〕。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39〕,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40〕。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41〕,见放着文书〔42〕。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43〕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44〕。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45〕,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46〕。
〔1〕《高祖还乡》是睢景臣的代表作。也是元曲的名篇。关于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史实,《史记·高祖本纪》有详细的记述。这篇套曲借题发挥,极尽想象之能事,活灵活现地描绘出那些政治暴发户一阔脸就变的小人嘴脸,从而对刘邦这个流氓皇帝予以辛辣的讽刺。是一首绝妙的喜剧的诗,或诗的喜剧。般涉调,宫调名,元曲十二宫调之一。哨遍,第一支曲子的曲牌名,依例置于题首。睢景臣(生卒年不详),一作舜臣,字景贤,江苏扬州人,于元成宗大德七年从扬州移居杭州。 作杂剧三种,皆失传;散曲今存三篇,另有残套一篇。
〔2〕社长:相当后来的村长。 元代五十家为一社。 排门:挨家挨户。
〔3〕无推故:不得借故推脱。
〔4〕不寻俗:不寻常,不同一般。
〔5〕一壁厢:一边,一面。纳草除根:交纳料草,必须除去草根。除根,据《雍熙乐府》本,一本作“也根”。
〔6〕索:必须。
〔7〕銮舆:本为皇帝乘坐的车轿,此指代皇帝。
〔8〕还乡故:还故乡,为押韵而倒。
〔9〕乡老:乡村地方官职。《汉书·高帝纪》:“举民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乡老,乡一人。”瓦台盘:盛食物的陶制托盘。
〔10〕忙郎:或作芒郎、芒儿,村童。
〔11〕糨:古代用米汤浆洗衣服,以使其平挺。
〔12〕畅好是:实在是。 装幺:装模作样。
〔13〕王留:元曲中对乡村青年的通称,若今语中的张三、李四一类。火:同伙。 乔男女:装腔作势的家伙。
〔14〕胡踢腾:胡乱折腾。
〔15〕一颩(biao):一队。 周密《癸辛杂识》:“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
〔16〕匹头里:劈头。
〔17〕胡阑:是“环”字的切音。迎霜兔:白兔。这句说一面旗子上画的是白环中套着个白玉兔,实为皇帝仪仗队的月旗。古人以月中阴影为玉免,故以兔代月。
〔18〕曲连:是“圈”字的切音。毕月乌:即乌鸦。这句说一面旗上画着一只乌鸦被套在红圈子里,实为皇帝的日旗。古代以太阳中的黑子为三足乌,故以之代日。
〔19〕鸡学舞:指凤旗。
〔20〕狗生双翅:指飞虎旗。
〔21〕蛇缠葫芦:指龙戏珠旗。
〔22〕叉:本是挑装禾草的一种农具,这里指戈戟一类的仪仗。
〔23〕银铮了斧:镀银的斧钺。
〔24〕甜瓜苦瓜:指金瓜锤。
〔25〕“明晃晃”句:指皇帝仪仗中的朝天镫。
〔26〕“白雪雪”句:指鹅毛宫扇。
〔27〕乔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28〕套顶:套头。旧时农村大车一般用骡子驾辕,用驴子在前拉长套,而马往往用于战争,较为少用。故乡民看到皇帝的车队全用马反而感觉惊奇。
〔29〕“黄罗伞盖”句:指皇帝仪仗中的遮阳伞,曲柄,以黄缎子制作。
〔30〕天曹判:天宫里的判官。这里指导驾的侍臣,以其表情呆板,如玉皇庙里的泥塑判官,故有此说。
〔31〕递送夫:为皇帝传送物品的侍从宦官。
〔32〕多娇女:指娇美的宫娥。
〔33〕觑:瞧,看。
〔34〕展脚舒腰:抬腿伸腰。
〔35〕“您妻”句:指刘邦的妻子吕雉,史称吕后。您,同你,方言代词,并无敬意。
〔36〕根脚:根柢,身世。
〔37〕亭长:刘邦早年曾做过泗水亭长。秦代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38〕坝:同“耙”,是一种靠畜力或人力牵引来平地碎土的农具。
〔39〕“换田契”句:说刘邦曾借重立田地契约的机会,强行勒索过乡民三秤麻。
〔40〕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
〔41〕册历:指账簿。
〔42〕见:同“现”。 文书:指借据之类。
〔43〕“少我的钱”二句:差发,官差徭役之类。 当时规定若不愿服役,可以出钱相抵。旋,就着,立刻。这两句说你从前欠我的那些钱,可以就我该出的差役中扣除。
〔44〕私准除:私下折兑扣除。
〔45〕刘三:刘邦排行老三,史称刘季。曲用白话,故称刘三。揪捽(zuo)住:抓住脖领子不放手。
〔46〕白甚么:平白无故地为什么。高祖是刘邦死后追加的庙号,作者故意捏合到生前,是为了制造喜剧效果。
钟嗣成《录鬼簿》云:“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这篇套曲不仅是当年扬州制曲大赛的夺魁之作,而且是元散曲喜剧性名篇中的压卷。 首先构思极为奇特,采用了戏剧代言体的叙述视角。刘邦衣锦还乡的一切场面、经过都从一位无知无识、朴真呆憨的乡民眼中看见,从他的口中说出。 于是皇帝的神圣庄严、不可一世经过这个“主观镜头”的过滤,都变得十分荒诞可笑。人们在笑这个乡巴佬的傻里傻气的同时,更笑刘邦被剥下神圣的皇帝外衣所露出的流氓嘴脸。 这种双重喜剧效果是著名的西方寓言《皇帝的新衣》所没有的。其次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如同相声中的“抖包袱”。 作者使用大量篇幅极力铺陈刘邦还乡的排场、声势,就是为了出人意料地抖出他的流氓根柢,让人在貌似神圣而实际无价值的强烈对比中哈哈大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