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文学·元好问·岐阳》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辽金文学·元好问·岐阳》原文、赏析、鉴赏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2〕。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3〕。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4〕。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5〕

〔1〕《岐阳》是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金哀宗正大八年,金军与蒙古军在岐阳(今陕西风翔)进行一次重要战役,金军战败,岐阳为蒙古军攻陷。作者当时任南阳县令,闻讯写了《岐阳》三首,这是第二首。元好问(公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任县令等职,官至左司员外郎。金亡,隐居不仕。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继承建安以来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倡导质朴刚健、清新自然的诗风,其“丧乱诗”反映了金末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有“诗史”之称。 有《遗山先生全集》,并辑有金诗总集《中州集》。

〔2〕“百二”二句:百二关河,语出《史记·高祖本记》:“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秦地险固,二万人足挡诸候百万人。”草不横,草不横倒。唐颜师古谓横草即在草中行军,使草偃服。诗人以此意象喻指金兵未加抵抗。十年戎马,戎马代指战争,自金兴定五年蒙古军进攻陕北,至岐阳战役,正十年。 秦京,本指咸阳,这里泛指秦川(今陕西一带地区)。 首联写险固的关河失守,长期战争使秦川暗无天日。

〔3〕“岐阳”二句:无来信,暗指岐阳失陷。 陇水,指渭水上游,流经甘肃东部,古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中州集·雷琯·商歌十章序》:“客有自关辅来,言秦民之东徙者,余数十万口,携持负载,络绎山谷间,昼餐无糗糒,夕休无室庐,饥羸暴露,滨死无几。”颔联写岐阳失陷,难民东徙哭声不绝。

〔4〕“野蔓”二句:野蔓,野草。萦,缠绕。颈联继续写战争造成的破坏,战骨盈野,残阳空城。化用江淹《别赋》:“试望平原,野蔓萦骨,拱木敛魂。”

〔5〕“从谁”二句:苍苍,天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这里代指天。争,怎能。蚩尤,古代传说中的九黎族部落酋长,此处代指异族敌人。五兵,五种兵器,各古籍所载细目有所不同,多谓为矛、戟、钺、楯、弓矢,这里代指兵灾。尾联以激愤之情质问苍天。

这首七律的情辞沉郁苍凉,意境雄浑开阔,反映了岐阳陷落,百里秦川惨遭蹂躏,人民流离。暗淡失色的秦川,呜咽声中的陇水,荒野中的战骨,夕照中的空城,构成凄怆悲凉的画面。诗中多用比拟手法:流水可闻哭声;野草情绕战骨;夕阳本无意,何以照空城?苍天实无心,竟然被质问,更突出了诗人的激愤之情。清人赵翼曰:“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