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封建皇朝最高学府的主管官。李纨从小时起,父亲就以前朝贤女为榜样向她灌输封建伦理。成年后,远嫁京城贾府。正当生活向她展开繁花似锦似的前程的时候,不幸丈夫贾珠在二十岁上就病故,遗下一子贾兰。
丈夫病故,这个家庭和社会为她准备什么样的生活和出路呢?夫死再嫁,这是一条出路。但是,李纨从小所受的家庭熏陶和教育,使她连想都没有去想要重新得到爱,重新享受人生,而且,即使她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这个家庭和社会也不允许她再嫁。这关系到贾府这样号称诗礼传家的家族的声誉。李纨必须从一而终。李纨默默地忍受着命运对她的打击,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从此,她不施脂粉,懒画蛾眉,抑制一个女人爱美的天性和爱的欲望,带着贾兰,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过着寂寞凄清的生活。
全书充分地表现了李纨对自己寡妇地位的自觉。她从一个贾府的大奶奶进入这个家庭的新的角色,把感情、义务、心态、行为、责任都转到与寡妇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她必须扼杀在感情上的任何欲望和对幸福的向往。怡红夜宴,众姐妹抽签取乐,李纨抽的一支签上,画着一枝老梅,上写着“霜晓寒姿”四字,另一面的题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正是李纨的写照。书中说她“心如枯井”,并不是说她没有感情,而是说她作为一个寡妇,必须有节制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她也有对过去生活的眷念,只是她不能公开的表现出来,她必须把对逝去生活的眷念深深地埋藏心中。但是,人非木石,现实生活总会把那些哪怕是埋藏得很深的感情激荡起来。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苦劝不成,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他的名字哭道: “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对于别人还可,但对李纨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刺激,使她记起逝去的生活, “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作为一个寡妇,不仅享受人生的幸福已经无份,而且也被排挤出现实的世俗生活的圈子,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只宜采取清静守节、对世事不问不闻的态度。李纨小心地避开了贾府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全书只有一次写到她涉足“内政”的事,那是凤姐病了,王夫人命她和探春、宝钗代管家政。探春兴致勃勃,准备一显自己的才能,宝钗因是贾府亲戚,有诸多不便,但也积极进言议政。独李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凡事只求平稳,对探春、宝钗的主张随声附和而已。平时,她对世事“一概不闻不问,惟知待亲养子,闲时陪待小姑等针黹诵读”,每日到贾母王夫人跟前尽礼,陪伴他们消愁解闷,除此之外,诸事不管,这就是她的全部生活。
受了贾母王夫人之委托,李纨成了大观园众姐妹的领头,她也因此找到精神上的寄托。探春发起组织诗社,她第一个支持,并自荐诗社掌坛。她欣赏宝钗诗作的含蓄浑厚,也赞美黛玉的立意清新,风流飘逸。李纨偶尔也作几首诗,寄寓自己的情思。第五十回,诗社活动达到高潮。芦雪亭联诗,宝玉再次落第,李纨提出处罚的方法,说: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又提出罚作红梅诗一首。从这些地方,透过厚重的精神障幕,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李纨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就李纨所接受的教育和她安于寡妇的地位来看,她是封建礼教的信奉者,但是她又与贾政、薛宝钗这样的封建礼教的信奉者不同,贾政、薛宝钗是自觉的,而李纨却没有权利作另一种选择,她首先是一个礼教牺牲者。贾政用封建礼教禁锢宝玉,李纨却用它来禁锢自己。宝钗是个有才能的女子,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读,却像传道士一样向姑娘们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李纨才能平平,从小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但能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才能。如果把凤姐和李纨进行比较,一个是那样利欲薰心,一个是那样清心寡欲,一个对弱者、奴隶采取高压的态度,一个处处宽厚待人,对弱者、下人也能体贴关切,并不总是以主子和大奶奶自居自傲。由于李纨在生活中没有个人的非分的追求,她又是奶奶中唯一没有染上趋炎附势、仗势欺人卑劣行为的人物。因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平儿平白无故地挨了凤姐的打,平儿受不了委曲,欲拔刀自杀,李纨拉了平儿去大观园稻香村歇息,劝慰她。次日,李纨和探春等邀凤姐做诗社的监社御史,凤姐心里明白,无非要她作个进钱的铜商,发生了争执。李纨说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泼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这虽是妯娌之间的调侃,但也实实在在的揭了凤姐的短,说得凤姐告饶。在大观园,也只有李纨才敢于这样做,在这短短的情节中,又使我们看到李纨性格的另一方面:李纨并非是没有是非感没有决断的一个“大菩萨”,不过寡妇的地位限制了她的发展罢了。
小说八十回后,对李纨有很好的描写。宝玉宝钗成亲之日,正是黛玉病危之时。全家都在忙宝玉的婚事。病危的黛玉身边除了几个丫头,竟无一个亲人前来关心照料。李纨是一个寡妇,在人们心目中是不吉利的象征。她已经失去参加喜庆婚礼的权利,她应该躲起来,藏起来。李纨闻讯黛玉病危,就急忙赶来。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 “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她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尽姐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李纨的这些慨叹,有对黛玉的同情、赞美,有对凤姐的不满、反感,也想到自己“竟未能尽姐妹之情”,竟自谴自责起来。到了潇湘馆,又忙着帮助紫鹃料理。正在忙碌之际,林之孝家的奉贾母王熙凤之命,唤紫鹃过去搀扶新娘,以实现调包之计。紫鹃不忍丢下黛玉,执意不肯离去,也是李纨出面调解,改派雪雁。最后给黛玉送终的只有三个人:紫鹃、探春、李纨。黛玉临终惨状,更显出贾母凤姐等人的冷酷,李纨的善良。
李纨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柱是贾珠遗下的贾兰。在贾兰身上,李纨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教子读书,贾兰与叔叔贾宝玉一起赴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李纨喜之不尽。贾兰后来还做了高官,李纨也成了诰命夫人,李纨的凄苦一生总算有了报偿。
有论者认为,兰桂齐芳不符合原作精神,其实,前八十回里,此类情节已有暗示,不能一概加以否定。它们的区别在于:在续作者看来,贾兰高中,飞黄腾达,爵禄高登,母因子贵,李纨戴珠冠,披凤袄,都是她清静守节的善报,肯定了封建伦理观念。而在曹雪芹看来,李纨用虚掷青春换来的儿子的高官厚禄,是不值得赞赏、钦慕的。第五回判词写道: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是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苦志守节,老来富贵,不过是作了他人笑谈的资料而已,丝毫不值得妒忌羡慕。《红楼梦曲·晚韶华》就说得更明白: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首曲进一步把贾兰的功名富贵看作与李纨镜里恩情一样的空无虚幻。苦志守节,既成为他人的笑料,而富贵功名,也不过是一个“受人钦敬”的虚名而已。李纨虚掷年华、葬送青春的悲剧的深刻性正在于,它不仅包含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而且也包含了对富贵功名的人生道路的否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