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程婴原是个民间医生,一向在晋国驸马赵朔门下,因赵朔待他甚厚,所以在奸臣屠岸贾矫君命将赵家满门抄斩,只留得身怀六甲的公主禁在府中时,还每天给公主传茶送饭。他忠实、善良,但有些胆小,当他得知公主生下一个小男孩,而灭绝人性的屠岸贾还要待其满月后用钢刀铡死时。也只有扼腕喟叹。公主唤他进宫,托他将孤儿带出去,他还是顾虑重重:“屠岸贾贼臣闻知你产下赵氏孤儿,四城门张挂榜文,但有掩藏孤儿的,全家处斩,九族不留,我怎么掩藏得他出去?”公主以死相托,他才把婴儿放进药箱,慌慌张张地抱着出来。守门的韩厥将军不愿意将孤儿“献出去图荣进”, “利自己损别人”,放走了程婴和孤儿,并自刎而死取信于程婴。韩将军的刚烈正直激励了程婴,促使他下定了救孤的决心。
程婴的善良本性驱使他接受托孤, “知恩报恩”是他救孤的初衷。他听说屠岸贾发觉赵氏孤儿被偷带出宫,便要将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都拘到元帅府中, “一个个亲手剁作三段”,以绝赵家之时,激起他的无比义愤,起而与邪恶势力抗争,他救孤的信念便从报赵驸马“平日优待之恩”上升到“救晋国小儿之命”,决定把自己的孩子扮作赵氏孤儿,并要求公孙杵臼出首告他,以父子之死来救孤儿。
与屠岸贾奸党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磨砺着程婴的性格,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紧急的形势下,他没有别的出路,只有铤而走险,走这一步险棋。面对屠岸贾气势逼人的诘问,程婴机智的回答滴水不漏,无懈可击,终于使他得以解脱出险境。
屠岸贾带着士卒来到公孙杵臼及“孤儿”所在的太平庄。灭孤和救孤两股势力正面交锋,把程婴深深地带入到矛盾的漩涡中,程婴在理智与感情的尖锐矛盾中受着痛苦的折磨。程婴不仅要眼看着白发苍苍七旬有余的公孙杵臼惨遭毒打,还要被迫受命行杖。屠岸贾这一手,程婴完全没有料到。他先是推搪不打,继而选用小棍,最后又专选大棍,这说明了程婴内心的极度矛盾。让他来拷打公孙杵臼,比让他自己去死还要难受,他是很难下手的;但屠岸贾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不打,又露出了“告假状”的马脚,怎能不打下去。终于,他还是按照屠岸贾的要求打去,一边打,一边煞有介事地喝道: “快招了者!”他知道,棍子下得不毒,则不足以取信于屠贼,他的吆喝,是做样子给屠岸贾看,更是用以掩盖内心的极度紧张。及至看见搜出了“孤儿”,程婴的心情就更为复杂。有了 “孤儿”,消除了屠岸贾对自己的怀疑,赵氏孤儿得救了,晋国的婴孩得救了。但这搜出的婴儿,正是他“四十有五”才生的“未经满月”的亲生骨肉。眼看儿子遭杀戮,他不能言语, “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 而屠岸贾认为程婴告发了公孙杵臼有功,把他认作自己的门客,又认程婴的“儿子”为义子。程婴刚把赵氏孤儿救出虎口,却又被屠岸贾将自己与孤儿一起拉回了狼窝,不仅没有脱险,反而进入了一个随时有可能被直接杀害的凶险境地。他不得不违心地做着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表面上还要装得不动声色,把痛苦硬是噎回肚子里。经过感情上的强烈震动和磨炼,练就了健全而又坚定的理智,强烈地表现出他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品质。在漫长的二十年里,程婴小心翼翼、忍辱负重地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文武双全,甚有机谋,最后杀了屠贼,报仇雪恨。
程婴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灭孤势力的由强而弱,救孤势力的由弱而强,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转化,都是通过程婴来实现的,从救孤出宫到助孤报仇,都有他参加,而且他是关键人物,他的性格也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的。作者并没有把他描写成一个完美无缺、无情无义的英雄。当他救孤出宫时,他有过犹豫;当他拷打公孙杵臼看到公孙支持不住时,也又急又怕,特别是看着亲儿被剁成三段时,禁不住惊痛掩泪;就是在助孤报仇之后还念念不忘: “小主人,你今日报了冤仇,复了本性,则可怜老汉一家儿无所靠也!”但从他身上,仍然体现了磅礴、高昂的正义精神,使他成为震古铄金、闪耀灿烂光芒的艺术形象。
按照《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历史上的程婴和公孙杵臼“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在纪君祥的杂剧中,作者把“他人婴儿”写成是程婴的自家骨肉,并让程婴“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这一细节的改变,透彻地刻画出程婴和屠岸贾面对面斗争的心情,从而通过程婴在精神上忍受难以承受的痛苦折磨展示他的崇高品质,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